波蘭詩人米沃什 終生以母語寫作

「如此幸福的一天
霧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園裏幹活
蜂鳥停在忍冬花上
這世上沒有什麼我想佔有
我知道沒有一個人值得我羨慕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
我都已忘記
想到故我今我同為一人
並不使我難為情
我的身體沒有痛苦
直起腰來
我望見藍色的大海和白色的帆影。」──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禮物〉。

1960年,波蘭詩人米沃什應邀到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在這座陌生的城市裡,詩人回想自己流離顛沛的一生,如今那些苦難與傷痛不再是沉痛的印記,他懷著恬靜平和的心情,寫下〈禮物〉一詩。

米沃什生於1911年6月30日,他22歲時發表的首部詩集《凝固的時間詩篇》頗受好評,大學畢業後留學巴黎兩年,回國任職於波蘭電台文學部。二戰期間,他眼見首都華沙在納粹德國的破壞下成了一片廢墟,懷著強烈的愛國情感,他投身於地下文學活動,曾秘密編輯出版反法西斯詩集《獨立之歌》。

戰後,米沃什因不滿政府視藝術家為政策宣傳者,1951年初,向法國提出政治避難,從此自我流放到西方。他在巴黎住了十年,隨後移居美國。

儘管米沃什精通多國語言,又其出生地已被劃為今天的立陶宛,但他始終視波蘭為祖國,終生以波蘭語寫作。他於198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因其「以毫不妥協的敏銳洞察力,描述了人類在劇烈衝突世界中的赤裸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