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海洋 廖鴻基《飛魚.百合》滿懷柔情

「離開你的灣也將回到你的灣,你是我漂流的圓心,是我最終的歸宿。因為你,我的漂流已經重新定義。」──廖鴻基,《飛魚.百合》。
今天是7月1日漁民節。
自1946年起,各漁會、水產協會先後提出「建議政府制定漁民節」的想法,1953年,台灣省漁會、基隆市議會、澎湖縣議會皆分別通過建議案,卻遲遲未付諸實行。直到1959年,漁業界以「台灣四面環海,水產事業所占的地位甚為重要」為由,向政府強烈反應訂定漁民節日,時任內政部長田烔錦才回覆:可由該業人民或台灣省漁會自行訂定日期記念。
由於政府是在1929年11月公布漁業法,隔年7月1日正式施行,遂將每年的7月1日訂為漁民節,紀念這部漁業根本大法的施行。在這個屬於討海人的節日裡,閱讀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所寫的《飛魚.百合》一書再適合不過了。書中以如詩的文字描繪百合與飛魚一瞥的遇合,透露出作者對海洋與這座海上之島的眷戀。
廖鴻基長期關懷台灣生態環境問題,身為蘭嶼達悟族的一份子,他發起反蘭嶼核廢料的抗爭行動,將藝術作品與反核理念結合。35歲成為職業討海人,他曾自述:「海洋成為我生命最貼切的隱喻,讓我在不同的階段得以有不同的詮釋。」
Readmoo,陪你閱讀經典好書。
https://readmoo.com/k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