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斯塔愛看書】《得意》:落花水面皆文章
對於一個熱愛閱讀的人來說,讀書無疑是一件令人感到開心、快樂的事情,然而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往往也有不一樣的心態,或者瀏覽的方式。就像現在我正在讀的這本名為《得意》的書籍,事先便好整以暇的泡了一壺從英國帶回的好茶,然後一邊啜飲茶香,一邊細細品味作者在字裡行間帶給我們的人生況味。
很可惜,至今尚未有機會可以認識《得意》一書的作者傅承得,但有趣的是他似乎和我們台灣的淵源頗為深遠。這位來自馬來西亞的創作者,1959年出生於馬來西亞的檳城,早年以詩作聞名,後來又在雜誌上開闢專欄,也獲得許多讀者的青睞。
傅先生筆耕多年、著作等身,他過去曾來台灣深造,1984年時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屢獲文學獎項的肯定。返回馬來西亞任教華文獨中13年,曾任署理校長。
《得意》一書收錄了作者近三年的專欄與友人邀約文章,文字中帶出作者透過生活中的工作、交遊、讀寫,坦誠面對喜怒哀樂,以此作身心靈修行。
這本書的篇幅並不算長,全書分為四輯:首輯〈暗香〉寫作者對親情、友情與文學之情緣;次輯〈厚道〉是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悟;三輯〈流淚〉記錄作者近年參與的活動「林連玉傳」史詩歌舞劇與「動地吟」詩歌舞全國巡迴演出,記事抒情議論辯駁兼而有之;末輯〈任性〉是作者任性之作,兼及對才華的淺顯思考。
根據大佳網的介紹,傅承得的文章,無論是詩或散文或評論或雜文,他秉持用敏銳的觀察和思考、高度提煉的藝術手法及精煉的文字,抒寫胸臆,並以獨到的見解,淵博的學問、簡潔明快的文章,緊緊貼近讀者的心。
讀書,也該有不同的節奏,時而明快,時而弛緩。也許是年紀漸長的緣故,我愈來愈欣賞洗煉的文字。
《得意》一書的作者傅承得深諳中國文字之美,用字遣詞淺顯直白卻又顯得優美。好比他在「買馬」一文中,用太陽來比喻站在台前展現才華的人,用月亮來比喻幕後勞作的人,再用星星來比喻觀眾,讓我覺得既貼切又新鮮。
再者,這位曾於2000年獲「馬來西亞10大最受歡迎作家」頭銜的創作者,特別擅長在篇幅不長的文章之中闡述一件事情的原委:無論是評議新聞真相,或者臧否社會現實,甚至是紀念朋友之間的友誼,都讓人覺得閱讀他的文字是一種舒服的享受。就像現在正喝著草莓茶,口中有一股淡淡的芬芳。
這本書勾起我對作者的好奇,於是從大馬的網路上搜尋了一些有關傅承得先生的消息。
新書名《得意》,其實沒啥好得意;只不過用莊子典故。
其實近年出書,心情疏落,雲淡風清。也許年過半百,學習那不可得的三顆心;也許不必費事找理由,都砍過許多多樹出過不少書了,如今就是懶。尤其一些老友離世。
看到這一段話,彷彿作者就站在跟前,也特別能夠理解一個年過半百、擁有無數閱歷的長輩,用怎麼樣的心情在撰寫這些文章?又是用怎樣的視野和胸懷來看待天下萬物?
讓我想起《莊子》一書之中所讀過的片段,「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言只能表達物之粗,而意卻能致物之精,故言不盡意。本書雖然名為《得意》,但內容並非只是講述得意或者失意的人生哪。
我們誠然可以把這本書當成散文來看,欣賞作者的文學造詣,並且欣賞中文之美。但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建議大家不要只是浮光掠影地翻閱這本書,更可以去
細細品味和咀嚼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念。
語言是用來表達思想的,若能真正領會作者的思想,無疑是更為重要、關鍵的。看完這本書的當下,我長嘆了一口氣,此刻特別有所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