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小小孩畢生受益的18個教養觀念─《讓孩子安心做自己》
文/口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Carolyn Sugg
父母:「快打招呼!」
小小孩:「…………」(躲到父母腿後,把臉藏起來)
父母:「怎麼可以這麼沒禮貌!平常是怎麼教的?快叫人啊!」
親友:「沒關係啦,他怕生!」(OS:這小孩真沒禮貌!)
逢年過節到親友家走訪,若是遇上小小孩,相信很多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場景。在這種狀況下,大人們很容易直接以怕生、難教、沒禮貌、不聽話等小標籤貼在小小孩頭上,殊不知在面對不熟悉的陌生人時,小小孩的畏怯、害羞與觀察,其實是與生俱來的安檢雷達與自保能力。有時還沒來得及分辨來人是否可以信任、親近,大人就直接摸頭捏臉的親熱招呼,更會讓小小孩嚇得退避三舍。而沒察覺這種情緒的父母一句,「不可以沒禮貌、不乖」,較敏感的小小孩更會容易感到挫折、羞愧。
有些小孩在大人強迫下,勉強開了口,但並不是為了令大人感到有禮貌,而是為了符合大人的期待,或是讓父母免於教養不當的責難。但這樣的教養方式,小小孩是真的懂了禮貌嗎?「孩子生活在這類的語言下,所成就的是大人的期望,所犧牲的,卻是孩子自身的尊嚴。傷害孩子尊嚴,最大的影響就是孩子覺得不應該正視自己的想法、情緒和感覺。傷害孩子的尊嚴,所帶來的長遠影響是,他們日後也不會正視他人的想法、情緒和感覺。」
面對這樣的狀況大人可以怎麼處理呢?親子天下的人氣專欄作家李坤珊在《讓孩子安心做自己》一書中,以實例告訴我們,最重要的關鍵,是「尊重」;最有效的辦法,是示範和引導。根據她所舉的例子,可以歸納成以下幾個重點:
1.不要強迫小小孩一定要打招呼。
2.大人先釋出善意的招呼交流。
3.一定要有耐心,給小小孩空間和時間,不要強迫他馬上回應。
4.父母可以介紹大人給小孩認識,親身示範如何與人問候、互動。等孩子安心後,再引導她如何做,並詢問孩子的意願。
5.不要當著眾人的面,責罵小小孩沒禮貌,即使是小小孩也是有尊嚴的啊。
禮貌不應只是外在形式的執行,友善的感受交流也一樣重要。孩子也是擁有自尊的個體,讓孩子從被尊重中引導學習,不只當下,這個力量也將在孩子未來的一生中發揮正向影響。
除了「打招呼」教養問題,其它許多讓大人困擾的教養難題,例如:如何讓小孩不要唱反調乖乖聽話?小小孩鬧情緒時該怎麼解決?小孩說謊該怎麼辦?如何培養孩子的感恩與同理心?該不該學寫字、看繪本學英文?這些讓許多父母抓狂的教養大哉問,作者也一一在書中18個實用的教養觀念中,為家長們解惑。如果你經常覺得小小孩們的心理與行為模式比外星人還難懂,那更應該看看本書,因為:
它想說的,是許多小小孩的挫折、得意、憂傷、快樂、氣憤、恐懼和勇敢。它想完成的,是想說動大人願意花時間去了解小小孩,了解他們遇事會如何思考、如何感覺。因為真正持久的教養,從愛出發;真正的愛,從了解開始……
方法用對了,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