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術刀,溫柔切開這腐化的社會──專訪醫師作家劉育志、白映俞

文/劉芷妤

在Readmoo的平台上,劉育志與白映俞合著的《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向來是擁有超高人氣的書籍,集情色、醫學、新知、掌故、幽默筆觸與人性對禁忌話題的好奇於一身,讓這本以輕鬆角度、專業知識顛覆一般性觀念的「現代性學」,屢屢躍上Readmoo試讀與閱讀排行榜。

這對本業皆為外科醫師的夫妻檔,其實著作頗豐,劉育志的《刀下人間》是他「放下手術刀,拿起了慣常用來填寫病歷的那枝筆,記錄下聽診器永遠也聽不到的真實」之作,而白映俞的《小女子的專長是開膛:我的外科女醫之路》,則用一顆溫柔聰慧的女性之心,書寫在「外科醫生」這個行業的訓練、養成與歷練;夫妻二人都參與的《醫療崩壞!醫療難民潮來襲》《護理崩壞!醫療難民潮來襲》,則深刻地寫出:身為醫療從業人員,眼睜睜看著醫界崩毀的心酸。

行醫救人,行文醫心。無論是醫師或者作家,兩種職業都擁有療癒的力量,而以筆名「小志志」出道的作家劉育志,和他筆名白映俞的甜美嬌妻,夫妻倆都同時身兼醫師與作家的兩種身份。在這個陽光飽滿的南方午後,我們遇見了這對眼神晶亮、不時互相玩笑調侃的伉儷,聽他們娓娓說起自己的工作、寫作、家庭、生活,以及,他們深愛著的這個世界。

從醫師到作家

「無法調配啊,怎麼可能調配啦!哈哈哈哈哈——」聽見我們問起「如何在忙碌的外科醫生工作之外調配時間,兼顧家庭與寫作?」劉育志反射性的直率回答與爽朗大笑,讓我們也忍不住笑起來。

劉育志回想起一開始,他只是工作之餘寫寫部落格,和幾個同事們分享醫院裡發生的趣事,後來越來越多人看,莫名其妙地成為「知名部落客」,也漸漸有些出版社找上門,出版《外科失樂園》之後,因為筆鋒幽默,又有外科醫師的專業背景與實際經歷,出版邀稿也愈來愈多,最後,對於醫界制度的失望與兼顧家庭與創作的衡量,他決定離開外科醫師的工作,成為一個專職作家。

而從《醫療崩壞!醫療難民潮來襲》《護理崩壞!醫療難民潮來襲》等合集開始備受矚目的白映俞,第一本書則是由她的外科女醫師身份出發。至於「為什麼開始寫作?」,她期待的則是讓自己在工作崗位上親身經歷得太多,甚至習以為常的這些故事,藉由書寫讓更多人讀到並且有所啟發與感觸。

有趣的是,原本不希望自己的醫師身份與作者身份重疊,而習慣用筆名「小志志」發表文章的劉育志,在出版社要求下,最後還是用了本名出版。對此,老婆白映俞促狹笑道:「因為他那個筆名太蠢了,哈哈哈」。

對此,劉育志笑著說那是因為一開始根本沒想過會出書,筆名也就隨意亂取了。

「結果輪到老婆要出書的時侯,我就一直叮嚀她——」
「要取一個有氣質的筆名!」白映俞極有默契地接著說。語聲未落,兩個人都笑開了。

現在的醫療品質,就是地溝油!

關於《醫療崩壞!醫療難民潮來襲》《護理崩壞!醫療難民潮來襲》這些揭露醫界黑暗面的辛辣內容,劉育志收起與台南陽光一樣輕鬆爽朗的模樣,認真而嚴肅地說:「你知道嗎?現在餿水油的事件鬧成這樣,可是誰想得到,我們最引以為傲的便宜健保,卻讓我們的醫療品質降到地溝油的等級!」

同樣站在火線上,這兩位外科醫師眼睜睜看著健保局為了壓低成本,讓第一線的醫療從業人員在超時工作的環境裡,不斷活在過勞的陰影下,而許多藥品更因一味削價,只能使用次級甚至更差的非原廠藥物。「你連搭車都不敢讓超過24小時不睡覺的司機載了,你怎麼會想要讓超過24小時沒睡覺的醫生幫你開刀?」

掌控龐大金權的健保局如此一意孤行,為求「全世界最便宜的健保」之名,犧牲了醫療品質,而承擔一切的病人與家屬,卻也早已失去從前的時代對「先生」的敬意與尊重,反倒不時藉故提告,讓疲於應付的醫生變成自己的提款機。

「我不知道一個被健保局和病人家屬多重壓榨體力、時間與金錢的醫生,到底能怎麼樣好好做他們的工作。」已經不再是外科醫師的劉育志,神情沈重地說起他們親身經歷的這些不公,強調這並不只是他們的工作權,更關係到全民的醫療品質。

「我覺得,我應該把這些事寫下來!」

從另一個角度,改變世界!

犀利點出醫界黑暗面的劉育志與白映俞,認為這整個社會的問題並不僅僅出在健保制度,在許多面向上,都顯示出金權結構的龐大扭曲。教育的僵化,更是他們相當憂心的一環,而《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則是對封閉性教育的一次挑戰,希望借由輕鬆有趣的文字,交錯帶出醫學、科技與歷史上的不同「性學」意見,讓性這件事情不再讓人羞於啟齒,而是和許多科普知識一樣充滿趣味,可以毫無障礙地用開闊的心胸看待。

而反觀他們教養五歲女兒的態度,則更令人佩服。白映俞說,除了樂高以外,她從不買現成的塑膠玩具給孩子,而是與她一起動手製作,讓孩子在這過程中,得到比一時新鮮更多的樂趣與成就感。

「我們也常常陪她一起看繪本,說繪本故事給她聽。」白映俞說,她從來不和孩子讀那些教忠教孝的品德教育故事,總覺得那限縮了孩子的想像力,強迫孩子在故事裡只能照著同一個方向走。他們喜歡陪女兒讀一些有趣的故事,劉育志甚至會自己編些「有的沒的」和孩子一起天馬行空。

「常常她會在出乎意料的時候,說起一兩個月前我們一起讀過的故事,那時真的會很驚喜,覺得花這些時間陪她看書都是值得的。」說起女兒,白映俞的笑容點亮了她原就甜美的臉龐。

說到如何教養小孩,我們忍不住想起前陣子多元成家法案掀起的爭議裡,那個很有名的問句——「如果小孩回家問我別的同學家裡為什麼有兩個爸爸或兩個媽媽,我要怎麼教小孩?」

這樣的句子,讓人忍不住想來問問劉育志與白映俞:如果他們碰到這樣的狀況,要怎麼教小孩?

「要怎麼教小孩?!」劉育志表情複雜地笑起來。「我想問題應該不是怎麼教小孩,應該是要怎麼讓這些大人不要把自己的恐懼加諸在小孩身上吧。」

就像《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所抱持的態度,他們相信:所有狹隘的歧視與偏見,都源自「懂的不夠多」。想想千百年前的人們對於自然、科學與人體的知識都還不發達,因為無知而產生對兩性間的保守觀念,在千百年後,我們還要把偏狹當作圭臬嗎?

「我們對自然界、醫學、人體的了解,當然還遠遠不夠。但是至少我們現在知道:自然的多樣性容許各種生物,自然也包括不同的性向,既然如此,還要把自己限制在幾千年前一小群人認定的觀念裡,還要告訴自己那是神的旨意或者自古定理,我覺得並不恰當。」

《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開始認識這對有趣的醫師作家夫妻,訪談中,他們的幽默風趣與親切開朗,與想像中並無落差。但收獲更多的,卻是他們對醫療環境、卑劣人性、社會體制、不公不義的質疑與批判,無論與自己相關與否,都勇於挺身針砭。想來,這樣的氣質與風骨,也將成為他們倆寶貝女兒的最佳教養示範。

本文收錄於《犢月刊 NO.20》,歡迎免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