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特勒:如果你不做出改變,其他的公司將會取代你!
文/張嘉文
上午九點開始的演講,人潮竟然從八點開始,就如同潮水般湧入國際會議中心的大會堂,究竟是誰有這麼大的魅力?大廳的看板乾淨俐落,一張面孔加上一個名字,解釋了這萬頭鑽動的景象——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
商學院的學生很少人沒唸過柯特勒的《行銷管理》,這本書自出版以來,被認為是全世界行銷學最廣泛被使用的教科書,也奠定了科特勒在行銷學中教父級的地位。然而,行銷大師的腳步並沒有慢下來,時至今日,他已經出版了超過50本著作,全球合作企業與演講場次全都多到難以計數。這次來到台灣,帶著他所提出「行銷3.0」的觀念,試圖帶領台灣從創新的角度, 找尋發展的機會。
不想辦法創新就死定了!
「如果你不想辦法創新,你就死定了。」(If you don’t innovate, you die.)科特勒說得斬釘截鐵,「如果你設法創新,當你創新成功時,你還有一絲生存的機會。」(If you do innovate, you have a chance of living if you can innovate successfully.)
科特勒用行銷的觀點進一步解釋:「有很多國家或公司,當他們做了些廣告或是印製了些小冊子,就認為自己正在從事行銷工作,這種觀念根本沒有運用到行銷的真正力量。」犀利的話語,直接切入行銷專業問題的核心,讓剛因見到大師而興奮沸騰的會場人群,霎時安靜下來,專注地聆聽如同MBA課堂上的學生。
那麼行銷真正的力量是什麼呢?科特勒用兩個詞彙,來幫助大家釐清觀念:「行銷真正在乎的,不只是行銷技術(technical marketing),而是我所謂的策略行銷(strategic marketing),也就是能夠定位出公司在未來五年所應處在位置的能力,一直做自己現在正在做的事情是絕對不夠的。如果你不做出改變,如果你一直在原地踏步,那麼其他的公司將會取代你。」
四種創新思考模式+四種創新形式
確認創新的重要之後,更深入的自然是公司該如何進行創新的問題。科特勒認為最重要的是找出適合自己公司的創新流程。他舉出四種能夠為公司帶入創新思考的模式,供大家參考:
第一種,訓練內部員工熟悉運用創意思考的技巧,如同美國的大電器商惠而浦公司。第二種則是在公司內部組織中創建創意產品發想的小組,像是韓國3C製造商三星公司,不過科特勒也特別提醒,這個小組成員的授權層級,將影響創意的成敗至深。
第三種,也是相當有意思的一種,是賦予公司任何層級員工,能將自己創新想法公開發表,傳達讓公司資深管理階層知曉的機會。例如石油大廠英荷殼牌石油集團的內部員工,定期有機會將自己的創意想法,在特定的場合簡報給有能力影響公司的資深主管聽。換言之,這些創新的想法也因此會有機會實現,並轉成獲利。第四種則是外包創意,例如美國的品牌龍頭蘋果公司,就將自己的設計外包給舉世聞名的IDEO公司,兩者合作成就了蘋果的霸業。
光談創新或者太過空泛,科特勒更進一步將公司的創新分成四種形式,包含產品與服務的漸進式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行銷創新和前所未見的大革新。他認為,只有在公司內部形成了合適的創新流程,才有可能在四大領域,面對迎接而來的挑戰。
柯特勒的演講就在這樣緊湊而紮實的節奏中,針對企業創新與行銷的各個面向精闢剖析。值得格外一提的是,不論探討的問題為何,科特勒前瞻性思考(future thinking)的特質首尾貫穿,不斷地挑戰在場與會的所有人,你的下一步該是什麼?
在演講最後的座談會上,科特勒這麼說道:「行銷1.0的時代,企業在做的事情是如何說服消費者,自己公司的產品比別人好;行銷2.0的時代,企業努力做到感動消費者;行銷3.0的時代,企業必須要能更加了解我們大環境所遭遇的問題,然後與消費者一起合作,對這個社會、環境一起做出有益的事。那麼行銷4.0呢?大家有沒有想到行銷4.0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對此,大師也稍稍透露自己的觀點,可從馬斯洛(Maslow)需求層次中的自我實現來思考。
如果享譽國際的行銷大師都一刻不停地思考著未來,那麼你我,面對快速變動的市場,是否做好了十足的準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