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界扒糞者 辛克萊批判資本主義社會

文/楊念穎

Photo from Flickr by Mr.TinDC

「有些肉胡亂堆在地上,地上滿是泥土和碎屑,工人們就在這地面上踩踏,並把幾百億個肺結核病菌吐在上面。庫房的天棚漏水,髒水滴落在肉堆上,有數千隻老鼠在享用美味……」──厄普頓·辛克萊(Upton Sinclair),《屠場》(The Jungle)。

美國左翼作家辛克萊的創作專注於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猙獰。代表作《屠場》揭露芝加哥肉類加工業種種骯髒內幕,1906年10月9日出版後,引發社會大眾對食品安全衛生的巨大恐慌,當時的老羅斯福總統(Theodore Roosevelt)也即刻派聯邦專員到芝加哥調查。

幾個月後,美國國會便通過了《純食品和藥品法》和《肉類檢驗法》。據說老羅斯福原本邊吃早餐邊看這本小說,看到一半便將口中食物吐出來,食欲全無,並且從此不敢再吃香腸。辛克萊從此被冠上「文學界的扒糞者」的名號。

另一本抨擊資本家壟斷的長篇小說《石油》(OIL!),2007年曾被翻拍成電影《黑金企業》(There Will Be Blood),書中主人翁因發現油田而身價翻漲,成為石油大亨後,逐步走上與貪婪政客權錢交易的不歸路。

辛克萊先後在紐約市立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就讀。15歲開始幫雜誌寫文章賺取稿費。寫作之餘,辛克萊也積極參加政治活動,曾代表民主黨競選加州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