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易武俠生理學/高普】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Republic of Korea

黃師早年發跡於博益出版社,作品大多是單本完結、要不就是兩本或三本(《荊楚爭雄記》與《破碎虛空》),字數不超過十八萬字。

之後作品推介到台灣,最早是與皇冠出版社合作,這點博益應扮演了居中牽線的角色,長年經營倪匡科幻的皇冠,顯然也有拓展同類小說的意圖,於是才有黃易玄幻系列出現。

我不曉得此系列銷售如何,但從皇冠後來肯出三集《破碎虛空》,甚至十集以上的《星際浪子》與《大劍師傳奇》,就可以知道書大概賣得不錯。

2

然而說到黃師的武俠大書《覆雨翻雲》,整套一共有三十集(港版二十九集),字數逼近二百萬字,又是皇冠不熟悉的武俠類型,後者不願出版也十分正常。

之後黃師才找到合作對象,於是有了萬象版的《覆雨翻雲》,乃至後來極其成功的《尋秦記》《大唐雙龍傳》

這些武俠大書皇冠不願出,香港的博益集團更不肯出,所有超過三集的書,在香港都是由黃師成立的出版社出版。

至於書的銷路如何,記得《覆雨翻雲》在租市鋪貨時,租書店老闆曾經向我推薦,我當時完全沒理她,直到多年後才有機會重新拾起來讀過囧。

那幾年黃師雖然靠凌渡宇系列闖出字號,但在武俠小說上,仍舊沒有太多名聲,口碑尚待一步步累積。

除了《覆雨翻雲》,他另幾部非武俠類的大部頭書,也陸續在此時出版,譬如1992年的《大劍師傳奇》(共十二集),以及1994年的《星際浪子》(共十集),在創作年代上都與《覆雨翻雲》重疊,可見黃師在當時創作量之大,令人嘖嘖稱奇。

創作神速是黃師的一大強項,據稱黃師每天只寫四個小時,其餘時間都在享受人生,每天四小時一個月能產出十幾萬字的量(約兩三本32開的書),速度不可謂不驚人。

同時寫兩三套書也是黃師的一大特點,前面提到《覆雨翻雲》,創作年代縱跨了《大劍師傳奇》與《星際浪子》,一直寫到1995年為止。

此後的《尋秦記》《大唐雙龍傳》,亦是比照這種模式,在頭尾頗有重疊之處,堪稱後來網路小說作者仿效的典範。

1994到1995年,大概是黃師最忙的時候,在那兩年同時有《覆雨翻雲》、《星際浪子》以及《尋秦記》處於創作狀態,而黃師與博益的合作,直到1995年才宣告結束,也就是說同一時期,他也沒擱下凌渡宇系列單行本的寫作,這簡直是非人類的紀錄。

也正是這種多線的豐沛創作量,讓黃師迅速累積了實力和名聲,開創出泰山北斗的《尋秦記》《大唐雙龍傳》

如果說《覆雨翻雲》是黃師的第一個高點,那麼尋秦與大唐則是這之後更高的點,前者在設定與技法上的不圓滿,都在後來的點上圓滿起來,如果說《覆雨翻雲》勝在原創性,那麼其餘的優勝都將由後兩套書拿下,尤其是我最欣賞的《大唐雙龍傳》

綜觀這段黃金時期,黃師仍舊採取多角度發展策略,同時遊走在香港與台灣,博益與自家出版社,甚至武俠與其他小說類型之上,以勤勉高速的驚人產量,博採各家之長,極大化個人在書市中的商標,成為當年類型小說家的翹楚。

這種多角度的經營方式,直到大唐推出後才有了改觀,改採比較單一的寫作策略,將精力集中於一部作品,包括之後的《邊荒傳說》也是這樣。

甚至從邊荒之後,他便停止了每月一本的連載方式,改採一次性推出完整作品(《雲夢城之謎》與《封神記》),轉型成一位更嚴謹的創作者。

只因那時的黃師,已無需仰仗筆速來換取更多的什麼了。

作家專欄-高普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