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事錄》:小說密林的嚮導書

文/大麥町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Nikola Ostrun

201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於上週公佈,由法國作家派翠克・莫迪亞諾(Patrick Modiano)奪得桂冠,而且他甚至表示,得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他正在巴黎街頭散步,「我太驚喜了,所以就繼續走路。」或許莫迪亞諾可以考慮寫一本書叫《關於走路,我說的其實是⋯⋯》,向諾貝爾文學獎的陪榜大王,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致敬。

關於村上春樹為什麼一直拿不到諾貝爾文學獎的說法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他的作品過於近似大眾文學,有人說諾貝爾文學獎本來就獨尊歐美作家⋯⋯不過再怎麼說,村上春樹在臺灣的影響力是絕對不容置疑的,君不見村上春樹的繁體版新作《沒有女人的男人們》才剛開放預購,就攻佔各大書店的暢銷排行榜;而網路流傳的45條「文青指南」,第一條就是「文青都愛村上春樹」。

但是除了村上春樹之外,還有許多位作家,值得臺灣的文藝青年及讀者密切關注。而小說家伊格言的這本《幻事錄》,就是一本寫給文藝世代的備忘錄,書中所介紹的作家一字排開,如果用棒球的術語來說,完全就是世界文壇的鑽石打線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莉絲・孟若、賈西亞・馬奎斯;《大亨小傳》的作者史考特・費茲傑羅;諾貝爾獎呼聲很高的村上春樹、保羅・奧斯特等人;以及近期受到熱烈議論的瑞蒙・卡佛、理查・葉慈等人;在《幻事錄》的鑽石打線裡,也有台灣小說界的代表:剛出版最新長篇小說《女兒》的駱以軍。

《幻事錄》當中,沒有艱深的學術語言,也沒有嚴肅的評論,只有小說家伊格言娓娓道來他對這些經典作品與作家的理解與喜愛。他是位稱職的嚮導,自在地引領著讀者穿梭於小說的密林中,細膩地向讀者介紹小說之森中,值得駐足停留深思的片段與想法。而除了作品本身的深度剖析之外,每篇文章後所收錄的作者簡介,也記下許多作者的軼事,提供讀者另一個欣賞作品與作者的角度。想知道艾莉絲・孟若的一本短篇小說集為什麼叫《你以為你是誰?(Who Do You Think You Are? )》嗎?或者想知道更多作家在作品之外的言論與經歷,都能在這本《幻事錄》找到答案。

雖然許多作品我在讀《幻事錄》之前就已經讀過,但是在讀完伊格言一篇篇揉合抒情與理性,幽默卻不失深沉的文章後,我超想再把這些作品找出來重讀一次,並依循著伊格言的導引,從這片小說密林中,尋找到另一條之前不曾察覺到的祕徑,並從中欣賞出另一種小說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