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捕鯨逐浪的人性海洋──《白鯨記》
「看完《白鯨記》,第一個想法是希望是我寫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福克納
1851年10月18日,美國作家梅爾維爾的小說《白鯨記》(Moby-Dick)首次出版。第一年僅賣出五本,如今,連鎖咖啡店星巴克(Starbucks)的名字來自《白鯨記》中的大副斯達巴克(Starbuck),日漫《One Piece》裡的白鯨號(Moby Dick)以及線上遊戲《魔獸世界》裡的鯨魚「莫比斯」(Mobus),皆以角色向此作致敬,足見《白鯨記》受重視的程度。
單一價值 拒絕喂食
《白鯨記》出版時,奴隸制尚未革除,但在書中,不論黑人或白人水手,工資一律以工作績效而定,無關膚色,可謂先政府一步宣告「人皆平等」的概念。只是該作的銷售狀況始終很差,直到梅爾維爾死後四十年,這部長篇鉅著才被評論家與讀者大力讚揚。主因在於作家明嘲暗諷地挑戰了一神信仰的基督教史觀,他安排一位食人族人成為水手, 這位異教徒正直熱情,主角伊希梅爾十分喜愛他,說:「寧願與一個清醒的食人族土著同床,也不要與一位酗酒的基督徒交往。」
捕鯨人生入書
梅爾維爾曾說:「真實的地方不會在地圖上顯現。」他的年輕時光多在海上度過,當過四年水手,也當過捕鯨人,對於捕鯨船的運作模式早有了解。再加上創作小說之際,他不斷尋訪捕鯨人,從中挖掘新鮮題材,是此《白鯨記》對海洋知識及捕鯨過程的描述極為詳盡細緻,包括鯨魚分類、魚叉細節、如何採取鯨油等等,堪稱「捕鯨專用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