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編輯,也是同性戀——保守年代裡的勇敢編輯迪南尼
編譯/陳慧敏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發表出櫃宣言,為同志平權拋磚引玉,實際上,同志平權運動從來就不是單一的政治示威,而是同志社群在各種領域攻城掠地,建立堡壘,才能推動運動前進。在美國出版業耕耘超過四十年的編輯迪南尼(Michael Denneny)就是一個例子。
1972年就入行的迪南尼,以鮮明的政治立場,公開出櫃的姿態,在美國主流出版業界獨樹一格,出版許多膾炙人口的同志作品,推動同志文學蓬勃發展,成為同志運動重要的力量。
美國網路媒體Slate刊載迪南尼專訪,原文刊登於推動同志文學的非營利組織「浪達文學基金會。」(Lambda Literary Foundation)。在專訪中,迪南尼暢談自己以同志身份,曾在主流出版社任編輯的工作歷程,並暢談對同志文學與同志運動的觀察,他目前為自由編輯。
誤打誤撞當上編輯
迪南尼並不是一開始就想當編輯,他嚮往曾發生石牆酒吧事件的紐約,1971年從芝加哥搬到紐約,窮到睡朋友沙發,只想求份能溫飽的工作,他串通了將從麥克米倫(Macmillan)出版社離職的編輯朋友,頂替其職缺。
曾參與60年代運動的迪南尼,骨子裡是嬉皮和政治行動者,一開始他不認為自己能打入這家穿西裝、打領帶,中午來兩杯馬丁尼的公司。沒想到,他一腳踏入出版這行,一做就超過三十年。
當著250位觀眾,公開出櫃
1970年代的社會氣氛很保守,迪南尼不想撒謊隱瞞,卻也不刻意宣揚,不過,他很快就對整個公司出櫃。
他參與出版的第一本同志書,是作者埃伯特(Alan Ebert)的《同性戀:我們是誰和我們做什麼》(The Homosexuals: Who and What We Are)。
在新書活動裡,他的朋友當眾質疑書中提到的拳交(fist fucking)是否真有其事,為了幫書辯護,他當著250位觀眾,提到自己常去的同志酒吧就有類似表演,等於公開了自己的同志身份。在沒人敢公然出櫃的出版業界,這一舉石破天驚。
不過,迪南尼其實花了一段時間,才決定要為LGBT(註)做出版。
迪南尼坦承,自己真正對出版有歸屬感,是靠著編輯一本「政治」類的書籍:「我或許對編輯或出版不那麼熟悉,但政治卻是60年代的我所認識的。」
隨後,經過數年與朋友的交叉討論,他才開始相信,同志文學能改變人們的意識、想像力,在政治難以突圍的年代,同志文學是運動很好的起步,因而,他在1976年創辦了同志文學雜誌《克里斯多佛街》(Christopher Street),卻讓他被麥克米蘭開除了!
以出版同志文學為職志
資歷優異的迪南尼接受了47場面試,當時紐約是280家出版社的戰國時代,每次面試,他都會挑明希望出版同志文學,最後只有名不見經傳的聖馬丁出版社(St. Martin’s Press)老闆麥柯馬克(Tom McCormak)認同他,因此,他轉到聖馬丁上班,運用公司資源,開辦《克里斯多佛街》,並出版同志文學。
當時,男同志的文學雜誌只有一本《提倡雜誌》(The Advocate),但女同志的雜誌和媒體卻繽紛多元。迪南尼分析,女同志受惠於婦女運動,得到異性戀女性盟友奧援,以女性主義包裝女同志議題,但男同志只能孤軍作戰。
《克里斯多佛街》的特色之一是刊登同志文學原著。迪南尼說,剛開始誤以為稿源會很豐沛,沒想到,卻嚴重缺稿,常要一位作家借多個筆名,來填充版面,因為同志作家長期缺乏發表管道,壓根就不願花時間寫作。
他也著手出版同志小說,一開始選擇有限,但他深知只有先打開市場,才能鼓勵同志作家創作,於是先推出了作家漢彌爾頓(Wallace Hamilton)的《出櫃》(Coming Out),以及《特別的老師,特別的男孩》(Special Teachers, Special Boys)。
之後又推出作家懷特(Edmund White)的第二本小說《給那不勒斯王的夜曲》(Nocturnes for the king of Naples),懷特雖因第一部小說獲得美國最年輕優秀作家封號,觸碰到同志議題的第二本小說卻被封殺,他接手出版,書不僅賣得好,更得到好口碑。
目前為自由編輯的迪南尼仍然堅守出版崗位,編輯的書類也相當廣泛,不但各種類型的小說他都有涉獵,非小說也難不倒他:「除了食譜、旅遊與指南書(how-to books),我基本上對於各種非小說類型書都相當有興趣,」他在個人簡介裡如此寫道。
※ 註:LGBT(LGBT是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s)、雙性戀者(Bisexuals)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縮寫。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Guillaume Paumier
資料來源:
- The History of Gay Publishing in One Career: An Interview With Michael Denneny
- 迪南尼於獨立編輯社團(Independent Editors Group)的自我介紹
同場加映:
對反同志的言論覺得似是而非,好像沒錯卻又說不出哪裡不對勁?Readmoo推出好蘋果,不吃嗎?活動,除了同志議題相關書展,更有連續12天葷素不拘的同志/婚姻平權常見問題,邀請來自各界不同領域、同樣關心同志/婚姻平權的朋友提出獨到見解,幽默輕鬆搞笑正經嚴肅冷靜皆有,不變的是邏輯思考與人文關懷,歡迎一同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