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易武俠生理學/高普】楊公寶庫大攻略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Paul Mannix
黃師的名作《大唐雙龍傳》,向有新世紀武俠小說泰山北斗之美稱,全書磅礡近五百萬字,光是重量就足以引發出一場小規模地震。
之所以叫大唐雙龍,指的是兩名揚州小混混傳奇的發跡歷程,兩名主角因緣際會,捲入道家寶典《長生訣》之爭奪,後由羅剎女口中得知「楊公寶庫」秘辛,且躲且逃且練功,從此命運為之翻轉。
全書的主軸是少年成長爭天下,採獨特的雙主角模式,在開頭起到驅動作用的,是那部古今四大奇書之一《長生訣》,而之後不斷牽引故事走向的,則非「楊公寶庫」莫屬,乃全書兩大最關鍵珍藏。
《長生訣》關乎武道修練,楊公寶庫則是大隋重臣楊素私建的藏兵庫,宛如《風之谷》裡的巨神兵,與爭天下有絕對關係。
群雄當中宇文閥想要,杜伏威和瓦崗軍李密想要,就連魔門奇詭的兩派六道,也處心積慮到處尋找。揚州這兩條苦命龍,周旋於各大勢力之間,尋暇抵隙左右逢源,在這條晃動的鋼索上日漸成長,逼出了兩位不世英豪。
當初寫這個題目時,我以「楊公寶庫(或寶藏)」搜遍大唐全文,一共約出現三百餘次,很妙的是,當我一筆一筆往下搜,每隔幾萬字就出現一筆,幾乎貫穿大唐全文,搜完了也等於複習故事一遍。
若說大唐潛在的主軸就是攻略楊公寶庫,我想應不會離事實太遠。
由於楊公寶庫,雙龍與羅煞女君婥結緣,得知寶庫的樞紐就在○○橋底(馬賽克避免爆雷);由於楊公寶庫,兩人與寶庫設計者魯妙子相會,習得機關等各種學問,還拿到面具與飛天神遁;由於楊公寶庫,少帥軍得以招兵買馬逐鹿天下;也由於楊公寶庫,雙龍最後反助秦王,在長安城內才能來去自如。
在《大唐雙龍傳》最初的六十三冊版本中,從第一冊起就不斷提及楊公寶庫,直到第三十冊,兩人才順利抵達西京,第三十五冊成功潛入寶庫,一窺A庫B庫C庫D庫之堂奧。
在第三十五冊中,入庫前西京風聲鶴唳,各路人馬瘋狂搜尋兩人,兩人鬥智鬥力,不斷憑本事化險為夷。
入庫後天翻地覆,庫裡庫外爾虞我詐,幾大凶徒不期而至,B庫內那場短兵相接的大亂鬥,讀來有趣之極,這一整冊說是全書最精彩的大高潮,相信也並不過份。
寶庫之章落幕後,並不代表整件事結束,庫裡的珍藏與戰略位置,仍不斷牽動群雄勢力板塊的移位,牽動著雙龍的命運。
緊接著迎來壯闊的塞外遠遊,以及之後慘烈的洛陽城攻防戰(好吧,其實是百萬字以後的事),總離不開寶庫作為談資,彷彿它的幽魂在對所有人呼籲:「挪挪,你們看我有多重要啊。」
黃師高明地結合史實與虛構,為自己的故事建立主軸,在主軸的基礎上添枝加葉,楊公寶庫即便不是主軸,也是軸內外最精彩的紋路,紋路的走向就是軸的走向,效果極其成功。
我重新審視一遍寶庫在大唐的作用,不期然有個疑惑,黃師當初寫這部書,是從1996年寫到2001年,縱跨了五六年時光,從故事一開始,他就已經確立寶庫在全書的樞紐地位嗎?還是邊寫邊想,漸漸發覺這是一個絕佳的配置?
我猜他一開始確實想把寶庫作個引子,帶雙龍捲入天下紛爭,但這是一部近五百萬字的故事,之後魯妙子的伏筆,魔門聖物邪帝舍利,乃至後來借寶庫地利匡助秦王,都是一開始就想好的嗎,還是連載時靈機一動?
身為一名創作者,這些問題想想也很有趣,讓人讀完了故事卻離不開它,無論答案是什麼,黃師都做了一名大眾小說家的最好示範,讓讀者樂而忘返掩卷嘆息,五A++滿級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