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保障、學習 掌握「3個10」法則,變身有錢人!
文/張秀滿、詹益豐
千萬別小看百分之十的威力,變身有錢人,就靠它開始!
這一天,富人M在一家泰式料理店品嘗美味的綠咖哩時,突然聽到陌生的聲音從身旁傳來。
「請問,您是不是經常上媒體的那位富人M?」聲音來自於在料理店幫忙的服務生。
富人M點點頭。
「我常常看到你在電視上說『讓錢自己流進來』的方法,那個,我可以請問您一個問題嗎?」服務生的語氣中帶著一點小小的羞澀。
「當然可以,如果是我可以解答的,我一定會告訴你。」富人M親切的說。
「我已經有嚴格地記帳,也有將零用錢放在信封袋,每個月還存了一些錢,可是,接下來要怎麼做呢?」服務生疑惑的問。
「接下來,當然要開始進行3個10法則囉!」富人M笑著說。
第一個10要用來投資
無論在什麼條件下,都要將收入的30%存下來。
存下來的錢,當然不能亂花,目的是要用來「支付給自己」。
也稱為「3個10」法則。
將這些錢分成三份,其中的百分之十,要用來投資。
任何一個人,要把自己所存到的錢、賺到的錢,拿百分之十出來投資。
投資,就是可能會讓錢產生錢的理財方式,只要是合法的方式,任何一個你所知道的投資,都可以去研究,並實際將錢拿出來投資。
想要變得富有,必須學會用錢賺錢,並讓利息再賺錢進來,因此用來投資的百分之十,絕對不能少。
剛開始投資,一方面沒有經驗,另一方面本金也少,大家通常希望投資是安全的、隨時可以把本金拿回來、能收到合理的報酬或利息的方式。
例如定存(台幣)的利息雖然很少,但開始有讓錢轉動的感覺,也是一種投資。
接下來當然繼續學習理財知識,增加財務智慧,例如:外幣定存、定存概念股。這些都是不蝕本的工具(後文會有詳細內容介紹)。漸漸地,隨著財務智商增加,就可以開始套利,借銀行的錢賺取其中的利差。
若初期沒有存錢儲蓄,基本上是很難跟銀行借到利息較低的錢。例如一般沒有穩定工作的人,銀行授信原則就比較嚴格。
雖然存一百萬對上班族來說,是有難度(借一百萬倒是比較快),但通常財務智商不夠,借出來的錢大抵以負債收場,所以,在學習「讓錢自己流進來」的方法初期,還是別忘了存錢為主喔!
第二個10要用來保障
第二個百分之十,要用來做為「保障」。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百分之十的保障就夠了嗎?會不會太少?
其實,每月要存30%並且月月都做到,對於沒有存錢經驗的人來說,是充滿挑戰性的(所以,一年能成功8到810次,就很不錯了,沒做到也別太苛責自己。)
剛才提到,第一個10%用來投資,也可以說是一種資產。接下來的 10%可用來買保險,對自己和家人負責。(想知道如何買保險最恰當嗎?後文將有更詳細介紹)
第三個10要用來學習
第三個百分之十,就要用來學習。
這邊的學習,就跟上一章所說的「為自己工作」類似,你要將百分之十的收入,拿來學習跟錢相關的事情上。
例如,假設有人想要做房地產,想學法拍屋,那麼就去上法拍屋的課程,為自己的將來,架構一個房地產的事業體。
再舉一個例子,如果你未來想做網路的事業,就去學習網路,然後「順便」考一個執照(執照是附加的),而不是考了一堆執照卻沒有派上用場。
如果你對於臉書(facebook)有興趣,那麼,也可以將百分之10的收入來去學習臉書行銷。
總之,要讓你的學費,花在你想產生事業體有關的東西上再學,不然,還真的會學不完喔!
這樣子做的目的,是為「想更有錢」而做的規畫,百分之十的投資,是因為可以產生利潤,第二個百分之十的保障,就是讓自己有現金留著可用;百分之十學習,指的是要開始一個跟錢有關的學習。
不過,大部分的人都把錢放在生活費裡面,根本沒有把錢按比例拿來投資、保障、學習,所以,很多人即使到了中年,仍然是月光族。
不想成為月光族,一定要開始執行3個10原則。這3個10%,就是要讓人把錢存起來(可運用的錢+腦袋),若可以做到,而且自己又感覺非常快樂(物欲下降),那麼,可存下來的錢就會往上攀升。若有多存的20%或30%,就可以開始考慮把錢換成資產,讓錢自動流進來。
一個人長年下來,每月存不到30%的錢(存錢+保障+學習),或一年當中有半年都無法存到,基本上是很難有錢的。
上班賺錢,只是最初步的階段,目的是:
- 先能養活自己
- 有錢學習
- 存錢建立自己的事業體,達到讓錢自己流進來的階段。
記得,你的紀律越好,錢就會愈來愈多,距離讓錢自己流進來的時間也會愈來愈短。
別忘了給自己提列「快樂基金」
扣除了百分之30「支付給自己」的錢之後,剩下的百分之七十,就用來生活,簡單來說,也就是含括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的「生活費」。
這些生活費,剛開始一定會覺得「留不住」甚至「不夠」。(再說明一次,一開始存不到30%。是很正常的,除非你很刻苦耐勞,或是曾經經歷過極度貧窮的人,較有機會存下超過30%)。
所以,假如你不是習慣刻苦耐勞或曾經極度貧窮,那麼在花錢時也別怪罪自己「我怎麼把錢花在這裡」,因為「提列快樂基金」也是一種對自己財務有幫助的方式,硬要勉強自己什麼都不能花,不提列快樂基金,很可能會產生反效果(比如錢被別人借走回不來)。
當然,也不是想辦法這些「生活費」全部花掉,而是將焦點置於「錢要用在刀口上」讓自己了解每一分錢的流向,甚至花這些錢能否帶來更大的機會產值,如人脈、時間的增加。慢慢的,當找到了讓錢自己流進來的方法,會愈來愈有錢,當食、衣、住、行、育樂都有人為你支付,就財富自由啦!
在成為富人之前,別忘了投資、保障、學習之餘,在預算裡也要提列快樂基金,以免有一天會心理不平衡喔!
存錢,是為了向「成為有錢人」的目標前進,而活在當下就是擁有快樂。
我們要學的,除了存錢之外,當然還要快樂地存錢。
※ 本文摘錄自《第一天上班就該知道的賺錢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