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公斤的旅程》為山裡的孩子多背一公斤

為山裡的孩子多背一公斤

為什麼會想隻身到大陸偏遠山區小學當志願老師(也就是「支教」)?這是遇到新朋友、若聊起那三年山區支教經歷時我常遇到的問題。
要從旅行說起。

有一句話說,每一個人都是天生的旅人。沒有人是不喜歡、不渴望旅行的。我也不例外。

從一開始的跟團旅行到自由行,從四、五天到半個月、一個月的旅行……漸漸地,我希望能把旅行變成一種生活方式,而不只是短期的度假休閒。除了時間的延展,傳統意義的旅行(吃喝玩樂、感受新奇)也不再能滿足我。旅行既然可以是一種生活方式,也必定能具有更多可能性。近年來「公益旅行」、「志工旅行」、「深度旅行」等多元概念和模式逐漸風行,大大豐富了旅行的形式與內涵。

為什麼會去大陸偏遠山區支教?因為對我而言,這是一種結合志工服務與深度旅行的生活方式。

資本主義、全球化的發展下,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城鄉差距、貧富差距愈來愈大,許多偏遠地區的孩子營養不良,缺乏基本的教育資源,缺乏父母的關愛陪伴……這些都是真實的情況。

我想給山區的小孩當老師,教他們最基本的知識和道理;我想去過一種陌生的、或許更有點意義的生活;我想去體驗未知;我想在夜裡躺在山坡上看星星……

2008年底,因緣際會在網上認識了老丘。老丘是江西人,年少時他在山區老家當過兩年小學老師,他爽快地承諾可以為我引介、安排,實現我到山區小學支教的夢想。

因為老丘的出現,我決定︰實踐夢想,行動吧!

很順利地,我把小房子賣了。

2009年4月16日,背著一個登山包,拉著一個行李箱,帶著一個人在外生活的行當,告別台灣,展開當時尚不知為期多久的支教旅行生活。
回首這三年在三所山村小學的支教經歷,如果用最簡單的三個字來概略形容,那麼陝南是最感動,雲南是最獨特,甘肅是最苦澀……

這本書記錄的,是我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在雲南永寧的支教生活。

回到台灣已兩年有餘,發現,這三年多支教生活,無論是悲是喜、是艱苦是感動、是不堪是難忘……似乎已揉合成為生命中最值得記憶的寶貴經歷。

多背一公斤的旅程,那一公斤,是關愛他人的一份心意,是呵護當地的一份柔軟。

藉本書分享個人支教經歷的同時,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加入助學/公益旅行的行列,因為——山裡的風景是那麼美,山裡的孩子們是那麼可愛,而且初心以為是付出、奉獻,到頭來會發現︰其實收穫最多的,是自己。

那多背的一公斤,終究會加倍地回報予己身。

本文為《多一公斤的旅程》作者序

書籍介紹:

喜歡旅行的作者劉湘吟,在2009年那一年賣掉台灣的房子,帶著所有的家當前往大陸山區支教(擔任志工老師),將公益與旅行結合,展開的一段長達三年的深度之旅。

《多一公斤的旅程》多的是關愛他人的一份心意,是呵護當地的一份柔軟。書裡記載劉湘吟在大陸雲南永寧國小任教所發生的點點滴滴,內容有不便利的山居環境所品嘗到的生活滋味、有老師與孩子們的親密互動,走訪其他山區偏遠學校、體驗少數民族的文化風情,以及山居歲月的特殊記事等。

透過本書分享支教經歷的同時,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加入助學/公益旅行的行列。

作者介紹:

劉湘吟
1970年生,政大廣電系畢業,文字工作者,曾任《新觀念》雜誌採訪編輯多年。2009年4月~2012年7月,隻身赴大陸山區小學擔任志願老師,實踐「公益旅行」結合「深度旅行」的夢想。前後於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及甘肅南部三處偏遠山區小學支教。

著作:老師不要走 (2013大橋出版)

出版社:二魚文化
上市日期:201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