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旭日東升裡台北
文/怪熊
選舉結束未滿一週,股市還在觀望,政治權力小洗牌;三個月來虜獲媒體幾乎百分之百關注的台北市,將由柯文哲領導,大家都在看「柯P新政」究竟能落實到什麼程度。
一片向「新」的昂揚氣氛底下,柯文哲找了台南南鐵東移的規劃者林欽榮作第二副市長,一同實踐公辦都更。如何重新「激活」老台北,會是未來的市政重頭戲,其中牽涉的利益,恐怕也會讓當局者和公民一起焦頭爛額(選後第一個交易日,眾建商股價可是逆勢上漲呢)。
作品恢宏又奇詭的柴納.米耶維寫過一本《偽倫敦》,關於與倫敦並存卻感知不到的另一個倫敦,如果你看過當紅的《星際效應》,應該能意會得過來。「偽倫敦」充斥我們常人眼中的死物,被「表倫敦」遺棄的事物——唯獨它們不但會動,而且還有意志。
你知道台北也有這樣的孿胎嗎?十萬人每人來去,卻未必感知得到「裡台北」;我們俗骨凡胎,不得不設法擴張感官,才有辦法窺其門徑,猶如焚香開啟神祕經驗,倒是毋庸張羅,因為那神奇的道具是平凡無奇的字句。
經過提煉與篩選,平凡無奇的字句組成了台北文學獎的作品,載滿「裡台北」的奧義。比方說「禮拜三的下午我走出家門,對面樓上兩個裸著上身的男人」,「探出窗口抽菸」,「不是本地人,也都不年輕了,黑髮的那個有張拉丁臉孔,白髮的那個莫非是白種人」,「什麼都沒穿」。他們臉上有種輕快,讓人想撮一張真正的好照片。
或是炎夏之夜,身心極度疲憊的年輕人兀自掙脫另一人臂彎,坐起身來,披衣離去。你不曾看見這一幕,但透過這篇文章,你將會與這個冬天裡成千上百的「台北人」共振。
又或者,你投資了不動產,一時卻租不出去,於是「你耗去35年的歲月光陰,還有,一副青春面容/換來一戶房子的登記」,「你從來不會將他命名為家,未命名之前,遠方還在閃亮。/即使你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努力微笑,但房貸/總是趕得及壓得月底扭曲變形」。
朝夢想跋涉,沿路棄置拋荒的物事,華光社區,樂生療養院,寶藏巖,萬華那兒好多根本沒店招卻好吃得讓遊子又笑又哭的麵攤,三重兄弟也會老,都市原住民新住民,彼此是對方的「裡台北」。
台北文學獎選出的作品大抵不會留名文學史,卻絕對可以幫助你感覺到結結實實跟你活在同一個空間的,「另一邊」的人。
Photo by Luke Ma, under CC: BY 2.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