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台灣發生核災……《廢核:給孩子安心的未來》

文/劉黎兒

台灣發生核災完全沒有逃生路

核三廠在二○一二年五月中旬出現蒸汽產生器內管塞洩漏,廠方未通知恆春鎮長和居民,引發不安與憤怒,恆春人長年為核三而不安,因為恆春沒有逃生道路,但政府不當一回事。

核電廠內大小事故,按理應馬上向國民報告,尤其第一時間點得通報附近居民,以便居民及時應對。但台電及原能會對於重大事故,如核二螺栓斷裂也隱瞞,等到立委知道後,才連夜發布部分狀況不過卻繼續隱瞞重點,如出現超標兩倍強震等,核三事故也是,這是違法的,隱瞞本身會讓居民不安。

不僅核三,台灣只要核電發生核災,全台灣都沒逃生路可言。這種不安,不僅恆春人,所有台灣人都是。京都大學學者小出裕章評估核四釀災將會導致三萬人急性死亡,七百萬人後續死亡,其原因就是台灣在核災時無處可逃,逃亡效率為零。二○一三年六月到台灣的前GE核電建廠總監菊地洋一也問台灣人:「台灣面積比日本狹窄,核四發生災變的話,你們可以逃到哪裡去?年輕人的未來又在哪裡?」

日本發生核災當天二十公里圈全部放空,其後三十公里圈至四十公里圈高輻射汙染的飯館村等也強制搬遷,但台灣如何疏散北部三十公里圈內六百萬人?小出在二○○一年推算,核四四十公里圈有二百六十萬人需疏散,但北部疏散困難;他表示「車諾比事故可看出短期內讓大量居民疏散避難的困難性,而台灣地方小,長期避難近乎絕望。」

核三離高雄八十幾公里而已,恆春人最憂慮的還是核三釀災時無路可逃,只靠尚未完成的疏散道路(屏一五五縣道),根本無濟於事,無法讓恆春半島居民安心。加上每年六百萬人次的遊客,毫無安全保障,國內外觀光客若知真相,根本不敢去墾丁玩。

日本二○一二年五月能達成零核電就是福井縣大飯核電來不及重啟運轉;大飯除了安全基準可疑外,發生事故時,避難途徑也有問題,無法逃到鄰縣,還要經過核電銀座,亦即需經過美濱核電、敦賀核電等,才能往北逃到福井縣其他市去。

日本因為福島核災經驗,發現地方政府沒有在第一時間點接到精確的消息,結果居民逃生方向錯誤,而且核災範圍比想像的廣泛多了,必須要有更多的逃生路線才行。

日本北海道泊核電廠也因為當地居民沒有避難道路,泊核電若發生事故,居民得先往核電廠前進,經過核電廠才能逃生,完全是送死的逃生路。福島核災後,日本政府撥款二百五十億日圓,新挖三個隧道建造八座橋,讓當地居民有路可逃,核電廠附近居民沒逃生路的恐怖難忍,要顧及就需要耗費鉅資,沒逃生路,就是剝奪免於恐怖的基本人權。

如果台灣發生核災,台灣人要怎麼辦?

核災只要發生一次就會讓台灣全島滅絕、資產價值消失以及所有社會、經濟功能都喪失。個人除了要求政府廢核外,也只能採取自衛手段,守護自己及家人的生命健康。

核災是非常恐怖又看不見的,普通人很無力,基本上政府要有許多對策才行,政府不能不做的是:

  1. 馬上成立綜合緊急對策本部,成員需要特別知識,平時就要有研究、準備與演習,臨時應變來不及,並須制定有效對應的方針、規則。最重要的是,政府不能隱藏資訊,否則耽誤居民逃生機會,更會導致社會紊亂。
  2. 發生核災,核電廠不僅跟總統府、原能會等報告,也要盡速聯絡消防隊、地方鄉鎮公所及居民組織等公告。
  3. 要加強核電廠附近公路整備,需四通八達且耐震性夠,像現在恆春七萬人只有一條路,屆時怎麼逃?
  4. 新北市、台北市及恆春等核電廠三十公里圈內,全戶發給碘片。
  5. 要確保有能讓核電廠十公里圈內的人緊急避難的巴士與場所。
  6. 平時就需要高精密度的風向以及降雨預報,且要盡全力讓居民知悉。

至於個人要注意的事項是:

  1. 最重要的是避免遭到第一次輻射塵的侵襲、曝照,只要過三天殺傷力就會剩幾分之一,而最好迴避下風(風吹過去的方向)移動。
  2. 若沒法順利移動,如沒有車等,會遭長時間輻射塵曝射或淋到雨,還不如關在家裡三~七天,窗戶要用膠帶封住,換氣降到最低限度,躲過最初輻射碘的傷害。
  3. 要服用碘片。
  4. 盡量從各方面蒐集資訊,不能完全相信政府揭露的訊息,擁核當局至今從沒發布真相過。
  5. 自己有可靠的輻射偵測儀器最好,此時相信機器勝過一切;超過一○微西弗/小時最好考慮盡快避難,超過一○○微西弗則得馬上避難。

※ 本文摘錄自《廢核:給孩子安心的未來》〈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