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往何處去》 諾獎作家顯克微支愛吊讀者胃口
Photo from Flickr by Andreas-photography
文/楊念穎
波蘭作家顯克微支以長篇歷史小說《你往何處去》榮獲190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成為東歐國家首位獲此殊榮的作家。
該作品以羅馬暴君尼祿的統治時期為背景,當時的基督教徒被羅馬人仇視,遭受到無情迫害與屠殺。書中男主角是一羅馬青年貴族,而女主角則是虔誠的基督教信徒,作者藉著兩人曲折的愛情故事,映出該時代的血光與矛盾。
顯克微支生於地主家庭,從小看盡農奴們艱苦的勞動生活,成為其日後的寫作素材。1876年起,他赴美三年,目睹美國勞工和移民的悲慘生活,回國後,陸續發表了一些政論和短篇小說,揭露波蘭移民在美國不堪的遭遇。他的作品自始至終關心祖國的存亡與人民的處境,1883年發表的《火與劍》與1900年出版的《十字軍騎士》,皆充滿對異族統治的憤恨與滿腔的愛國情操。
顯克微支的寫作手法別出心裁,往往在提出一個問題或製造一個困境後,遲遲不解決,讀者只能等到最後一刻才知曉故事結局,十分引人入勝。《你往何處去》與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齊名,兩度被翻拍為電影,分別為1951年的《暴君焚城錄》與2001年的《帝皇密令》。
《你往何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