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手專訪】寺島言的瞎掰舊貨攤:用一刻鐘的閱讀,讓你找回文字的快樂
文/何宛芳
並不是寫小說的新手,但這次卻選擇以全新的名字,發表一系列共18冊的短篇故事集「瞎掰舊貨攤」。這套只有電子書的故事,用近似連載的頻率逐一釋出,各冊都只需十五分鐘即可完讀,單一篇章輕薄短小,但集結串連,又成了完整的系列故事。這樣有趣的故事結構,不只是寺島言個人的首次嘗試,也是華文電子書開創性的新實驗!
誰是寺島言?
很抱歉,這個問題的答案現在還不能為您揭曉,目前唯一能夠透露的是,他寫故事已經不是一兩天,而是一位已經累積近二十年寫作歷程、得獎無數的資深作家。為了給自己一個重新切入新文類的機會,也想試試從頭到尾催生完全屬於自己的作品,所以,才有了這一套「瞎掰舊貨攤」的創作。
閱讀的載體改變 文字也應隨之調整
這套作品,每一部都只有短短六千多字,每次開始閱讀,都會精精準準地在大約15分鐘時,翻到故事的最後一頁,這就是寺島言的精心設計。
「平板帶來了人們預想不到的改變,在閱讀的載體改變之後,我們也必需要思考,如何讓文字也跟上這樣的變化。」
寺島言認為,現代人生活與工作步調緊湊,無論是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或是電腦作為電子書閱讀裝置,讀者在閱讀時,都免不了被來自花花世界的訊息打擾。既然無法避免被打斷,寺島言倒也灑脫,與其大肆批評時不我予,不如就接受它,順著讀者的新閱讀習慣改變書寫結構吧!
「讀者想專心一段時間來閱讀電子書,常需要下定決心來拒絕誘惑。因此,我認為為讀者設計一篇15分鐘的短小說,讓他們沒有壓力的閱讀,是人性化貼心的服務……(而且)提供讀者一個心領神會的啟發,或者換得一個會心的微笑,不一定要長篇大論,只要故事吸引人,短短15分鐘就能奏效,」寺島言有自信地表示。
不需要佔用讀者太多的時間,無論是通勤、睡前,只要短短15分鐘,就能讓生活得到文學的滋潤。此外,這種一刻鐘的分段閱讀,還有另一向來自作者的貼心:「這也是為讀者的眼睛著想啦,」他笑說。
完全自由 完全負責
問起寺島言,這樣的字數與故事結構,對他而言是否會造成創作上的挑戰?他倒是一派輕鬆的回答:「創作與之前其實沒什麼不同,字數上也不是困難,」反而是行銷與包裝的過程,對他來說才是全新的體驗:自己編輯、自己校稿、自己定價、自己設定封面走向……雖然聽起來繁瑣,但他卻相當樂在其中。
「沒有編輯,寫作時就可以完全擁有自由,對於不想受限制的作家來講,是很有趣的……可以減少干擾,保持作品的獨立性,」寺島言不諱言,近幾年來,他常常有好編輯可遇不可求的感嘆,也讓他興起「不如就自己試試看」的想法。然而,隨著完全自由而來的,必然也就是完全地負責。
除了文字、封面設定、編輯、校稿等創作相關的工作外,為了能夠讓作品有機會獲得更大的曝光,寺島言也得另外針對行銷做功課,他坦言自己的行銷概念,幾乎都是靠著看書而來,這次他就是希望能夠透過類似「連載」的出刊方式,持續與讀者溝通,維持讀者的閱讀熱度。
「瞎掰舊貨攤」平均每個月推出兩冊,再搭配剖析創作起源的網路專欄增加知名度,待一系列18冊陸續上架後,還能重新完整打包成套書,如此一來,系列作品便可有近9個月的曝光時間,與讀者維持一定的互動性。
「這方式很像報章雜誌的專欄,在登載一段長時間之後集結出書。但不同的是,那些文章無法在登載時成為商品單獨販售,電子書卻能如此獨立運作,之後又能統一行銷。換句話說,等全數的作品都出版成套之後,回頭去看,單本發行的過程便是作者與電子書店,為作品爭取到先行宣傳的美麗時間,」寺島言如此分析。
很難想像,想法如此具有趨勢感的寺島言,本人卻是在一個屬於舊時代的傳統糕餅業家庭中長大;而一系列充滿復古氛圍,以「舊貨」為人物及情節樞紐的故事,竟是為了一個屬於未來的電子書實驗!
問他這樣的實驗,會不會太冒險?他還是維持一貫的輕鬆態度,「反正也沒有損失,我至少還有原來的領域可以繼續,而且嘗試創新本來就很好玩啊!」而且,他也很清楚,的確有不少作家朋友,正在好奇地觀察後續效應,而大家,都在等待台灣電子書市場的第一個耀眼明星!
「瞎掰舊貨攤」是一系列在地的台灣故事,一系列以在地社會、環境為背景,進行的在地創新,至於這個系列,會不會也寫下台灣電子書市場關鍵性的開創一頁?未來將如何變化?就讓我們一起跟著連載,繼續看下去!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Ch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