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鳥》帶我們看見幸福的模樣
文/楊念穎
梅特林克:我雖然年邁,但我仍在嘗試
在西方文化語境中,青鳥往往被視為幸福快樂的象徵,比利時劇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在這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1908年,梅特林克以法語創作了童話劇《青鳥》,1911年在巴黎上演後,造成轟動,年近不惑的他更因此劇於同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後來梅特林克的妻子為了讓孩子們方便閱讀,便將此劇改寫成童話故事。
幸福,其實近在咫尺
一對6歲與10歲的小兄妹,在聖誕夜遇見一位仙女,她請他們幫忙尋找一隻青鳥,唯有找到青鳥,仙女小女兒的身體才會康復。「她為什麼會生病呢?」妹妹問。「她想要幸福⋯⋯」仙女說。於是兄妹倆翻山越嶺、費盡千辛萬苦,卻總是與青鳥擦身而過。回到家後,才赫然發現,青鳥原來就在身邊。
象徵派劇作家代表
將青鳥與「幸福」的意象相互連結,是梅特林克最廣為人知的象徵作品。他大學修習完法律課程後,便前往巴黎,逐漸與文壇人士相熟,也開始對寫作產生興趣。梅特林克為其創作灌注以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有「比利時的莎士比亞」之稱。
12/27~12/28《青鳥》免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