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在筆記本上塗鴉也是投資自己!真的啦!
過了三十歲,因為體力逐漸下降的關係,我開始檢視生活習慣,盡可能少花一分氣力在不值得的事情上,這一點在我的包包上發揮得淋漓盡致:出門,絕對只帶會用到的東西,其他只是求心安、可能派不上用場的,一件都不帶。
有時出門運動,我連皮夾也不會帶出門,頂多帶著零錢包,不過,無論要去哪,我的包包裡絕對會有一本筆記本和一枝原子筆。
我使用的筆記本通常不會太貴,有時是別人致贈的禮物,但就算是名貴的筆記本,在頻繁使用之下,也往往變得陳舊,上頭充滿刮傷摺痕,封面有時候也會脫落。但對我而言,這類消耗性的物品越用越舊才是王道!為了維持其美觀而幾乎不用或甚至束之高閣,似乎是太看不起它們「快來使用我吧」的心意。
打開我的筆記本,你將發現裡頭密密麻麻的塗鴉,還有一大堆寫滿相同時間、出版規劃的圖表,明明寫過的東西卻一寫再寫,書寫的方向、順序全都是混亂的,有些地方還會有原子筆亂七八糟的塗改痕跡,偶爾也會有幾個漫畫塗鴉。老實說,這本子的內容要是被傳出去,一定會有很多人覺得我是一個很邋遢的人吧。
不停更新的筆記與規劃 才有可能更接近完美
為什麼出門非得帶著這樣的一本筆記本?因為我習慣利用瑣碎的時間整理腦袋裡面的想法。可能是通勤時間,或是在會議之間的咖啡店休息時間(人到了一定年紀沒有坐下來喘口氣真的不行),我總要拿出筆記本,把方才開會的結果,簡單紀錄下來,或是針對某一件任務,寫下自己的策略或是想法。如果先前曾經寫下相關的資訊,便在本子裡面翻找,稍微複習過後,便重新開始,寫下截至目前為止最新的想法。
舉例來說,如果我正在策劃明年的出版清單,那麼我的本子裡可能會有數個關於出版清單的筆記,先寫上一到十二月的欄位,旁邊則寫下預定發行的書。但預定清單總是充滿變故,畢竟有時候作者就是沒有時間寫書,或是翻譯進度拖延,於是每一次都要找新的頁面重寫,有一些不會變動的骨幹就維持著,但會留有空間,把臨時想到的行銷點子或是企劃型書籍填寫上去。

為什麼要把瑣碎的時間,花在這一類重複性的進度安排上呢?
對於未來或是工作的規劃,其實不可能一次到位,絕對不可能花一個小時坐在辦公桌前思考,就得到解答。如果你只花了一個小時,就發想出(自認)完美的工作藍圖,相信我,這樣子的規劃絕對還不夠完美,因為當下你只能想到大綱,最關鍵的細節卻還未長出來,必須留待一點時間在腦海中醞釀,才能有更週延的判斷。
在工作之中,就算每天處理的大多是相同的事務,也會因為合作的對象不同,而磨練自己的工作能力,或是透過合作關係而得到新的資源。明天的自己理當要比今天更有效率,更能運用手邊資源有效率地處理工作。既然你隨時都在進步,同一個案型在你手上,就算有一週兩週的差異,也有可能變得更強。於是,利用瑣碎時間去補強腦中的藍圖,讓案型本身隨著你進步,這才會是最棒的狀態。
人群裡隨手可得的抒壓時間
筆記也有抒壓效果。每每在通勤時刻,四周乘客擠在一旁,被他人的體溫悶得心煩氣躁,我總要拿出筆記本和原子筆,隨意寫些工作策劃,或乾脆在上頭塗鴉畫圖,就算內容醜怪又不切實際,但在這煩亂的通勤時刻,覺得自己還擁有一丁點創造力,是一件值得慶祝的美好事情。

我始終相信紙張有魔力,或許是因為紙漿源自樹木吧,這類製品,無論經過幾手製程,總是藏著某些比我們古老的東西,能夠指引我們,讓我們定下心神。(當遠雄董事長趙藤雄因大巨蛋建設要移樹結果惹來眾怒,大吼著「那些樹很醜啊」的時候,我想樹神應該都聽到了……)
總之,隨手攜帶一本筆記本,好像帶著護身符,雖然不一定能夠趨吉避凶(畢竟要不要出車禍也不是由筆記本決定的,這不是《死亡筆記本》啊啊啊),但透過每一次思考、書寫,也算是投資將來的自己(或工作),等同買了保險來減少出錯的機會,讓自己在不知不覺之中,慢慢地走向比較安好的道路。這樣子想,實在挺不賴的。
你的包包裡裝著什麼?如果不會太重,請隨身攜帶一本筆記本和原子筆,隨時塗鴉、亂想,順便紀錄自己的點點滴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