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敏感體質服用的心碎童話

文/犢玫瑰

要是尋歡作樂算是快樂的話,我確實很快樂。我如此活著,也如此死去,如今我死了,他們便把我立在這兒,這裡高得讓我看得見這座城一切的醜陋和苦難,儘管我的心是用鉛做的,我仍然忍不住掉淚……

小時候,每個人多少都看過一兩本童話故事書,但總會有那麼一本,能在幼小的心靈中埋入深刻的種子,也許不會馬上萌芽茁壯,卻總會在適當的時刻去開花綻放!

關於故事閱讀,有的孩子喜歡看圖片,有的孩子熱愛閱讀文字,並沒有一定的標準和方式,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即使是一樣的東西,只要用不一樣的角度去詮釋,便會產生全然不同的感受;至於如何去選擇一本好的童話?往往關鍵是在於:是否真正理解孩子們的個性?一個能「因材施教」的父母,其實是需要不斷接觸、不斷學習的。

一般坊間市面最常使用的,是最簡單制式、具有一定教化意義的套書系列,像是《小百科》、《安徒生童話》、《中國童話故事》等這類編輯完善的經典故事作品集;的確,孩子們長大後是會記起這些好書,但那個能走進每個人心裡的唯一,卻往往是一本最為獨特的存在!

像是小編就難以忘懷童年時期曾經讀過的一本《當風吹來的時候》,書中密密麻麻的文字佐以圖片,至今仍清楚地刻印在腦海裡:主要透過一對無助的老夫婦,描繪核武戰爭的恐怖,旨在傳達世界和平的希望,最後一幕經過漫長折磨迎來死亡前的最後禱告,蘊含著主人翁面對生命的真誠和幽默,讓原本一本頗為嚴肅的作品,一直活在一個孩子的心中,甚至經過多年以後,依然能回憶起書中的隻字片句;由此可知,能典藏心中的經典,其實,不一定需要一個幸福快樂的美好結局。

也正因如此,痛苦有時候也是很療癒的!尤其對於敏感的孩子,也許他們比一般孩子們更適合閱讀悲劇,當然不是要他們沉醉在痛苦的氛圍中,而希望能讓他們理解,試著閱讀痛苦背後所要傳達的生命價值,王爾德的《快樂王子》也許就是這樣一本特別的存在!當孩子能真正讀懂這本童話,他們就能用傷心擊碎傷心,達到另外一種莫名的救贖,就像駱以軍所說的:「不感到心碎 不在內心那整座玻璃森林 像黃金雨 紛紛墜落……」

參考閱讀:《快樂王子及其他故事集【王爾德160週年紀念版】》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Swaminat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