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夏民用功讀世界】如俄羅斯娃娃一般的存在——寫給南崁 1567 小書店

朋友到了台灣某風景區,買了一組俄羅斯娃娃送給我,手工繪製的圖案有些樸拙,並未忠實呈現俄羅斯式的細膩工筆,但那經由精密設計而能夠收納彼此的娃娃,大的藏著小的,小的收著更小的,拆解的過程帶給我諸多奇趣。

南崁 1567 小書店其實也帶點俄羅斯娃娃的味道。

十五坪左右的空間,精心研究的空間規劃,加上那一扇設計師口中是「書店精神」,要價十萬圓的玻璃門,總讓讀者在踏入之後,發現內裡各有機關,不僅可以好好看書,也能閒散地喝杯咖啡,偶爾起身走走,後頭牆面便是藝文特展,當然週末時刻也能在店中聽一場精彩講座。小小的一間書店,在不同角度看來,既是咖啡店、藝廊,也是沙龍,怎不令人驚喜?

起初是因為業務關係而認識小書店的主人夏琳,還記得第一次拜訪小書店之後,我一邊騎車回到工作室,看著四周林立的住宅區大樓,一邊問自己:「這些居民都會走進這家書店嗎?」開始合作之後,我透過數字認識小書店,一個月接著一個月,看了許多報表,發現業績很穩定。

「這不是一間只為了圓夢而開的書店,她是來真的。」我這樣想。

後來,逗點與小書店互動較為頻繁,開始有了講座或銷售方案等合作。每次講座結束後,夏琳總會用堅定的眼神望著圍坐在方桌邊的讀者,深情地向他們推薦好書,然後,你便看見讀者們起身到櫃台買書結帳。書是一本一本賣的,每一個作者在講座結束說完「謝謝大家」時,心中總是忐忑不安,深怕多數讀者隨著掌聲消散就此離去,而沒人購買。但在南崁 1567 小書店,講座結束之後,讀者總是會帶著書本重返講座方桌,臉上帶著喜悅,看在出版人與作者眼裡,彷彿魔幻時刻上演。此時,我與夏琳往往會交換一個眼神,那是致謝,也是對於戰士的最高致意。

講座之外,夏琳也沒閒著,她透過自己的策展長才,透過精彩而密集的活動規劃,讓小書店成為社區的藝文中心,並帶動讀者們探索南崁地區的美好。同時,夏琳也與同是書店老闆的銀色快手合作,想辦法幫忙其他獨立書店批貨,雖然其中的郵資總得倒貼、溝通訂貨也得多花時間心力,但是她總是向幫忙她記帳的友人求情,請對方別管盈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無論如何都希望能夠讓其他書店都有貨可拿。這時我才理解,對於夏琳而言,小書店是為了實踐她想要改善大環境的心情而存在的,可以想像小書店的未來,絕對不會只是目前的模樣。

果然,2014 年,在文化部經費挹注之下,夏琳先是培訓社區的創意人才,經過層層篩選,最後組成了團隊啟動南崁 1567 小市集,一舉打破了南崁 1567 小書店原有的空間限制,當天來客數也打破了桃園地區創意市集的紀錄。

身為出版人,看著一間書店不需高喊口號,就能興起一陣改革地方的潮流,怎能不佩服?不到三年的時間,南崁 1567 小書店從一間小小的書店,演變成南崁當地藝文中心,再到一個市場反應熱烈的創意市集,彷彿俄羅斯娃娃一般,翻轉出許多可能,卻不受空間侷限持續進化,真是一間充滿奇蹟的書店。

一間店其實反應了店主的性格,由此判斷,小書店的主人夏琳其實也是一尊俄羅斯娃娃,各項才華一層藏著一層,讓這十來坪的空間盡情展現多樣面貌。深入認識她後,我才知道原本從事藝術策展工作的她,放下資深策展人光環,繼續攻讀藝術管理,卻在親人離世後,決定重拾家中兩代的老本行,開了書店。

「我小時候可是吃舶來品餅乾長大的耶!」夏琳經常用這一句話,簡單扼要地點出書店黃金年代早已消逝。是啊,如今要從事賣書這項生意,困難多了。儘管我們總是看見小書店所創造的奇蹟,但有更多不為人知的時刻,小書店一整個下午沒有客人,而到目前為止,店主也不曾支領過薪水……

是啊,很辛苦,但是小書店也不知不覺也將邁入第三年了。

若是把南崁 1567 小書店那一層又一層的多元面貌,如同俄羅斯娃娃機關一樣慢慢拆解下來,最內裡的位置,或許僅藏著一顆想家的心。和《綠野仙蹤》裡的桃樂斯一樣,為了想念在另一個世界安好生活的親人,夏琳踏上黃磚路,在如今(如今已是故鄉的)異鄉開了一間小小的書店。我好奇,當夏琳顧店時透過那一扇書店精神的玻璃門,看見外頭日光閃亮,是否會想起童年記憶中那在高雄港邊炙熱陽光下,玻璃門窗反射著耀眼光芒,外國水手、本地讀者絡繹不絕的(那一間被稚嫩的她認定是家的)外文書店。

南崁 1567 的存在起初或許只是對童年記憶的回望,但夏琳(和桃樂斯自己)其實不知道,在她倆朝著夢想前進的過程中,早已為每一個曾與小書店相遇的人,帶來勇氣、智慧,與一顆炙熱的心。

「其實喔,我還想要再開一間書店——」有一次搭夏琳便車時,她這樣說。語畢,她立刻苦笑,我也跟著笑。雖然覺得這念頭很瘋狂,但以她那工作狂的個性,應該沒問題吧。「不過下一次我絕對不會裝那麼貴的門了。」她不忘補充說明,我們又笑了。

(※序自《不專心賣書的小書店和它的常客們》,2015 國際書展上市)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Bradley Davis

延伸閱讀:

作家專欄-陳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