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貓出版偵查課】羊年說羊
羊年到,說點跟羊有關的文字學。
羊在商朝就是重要的祭祀犧牲,三大祭祀動物,牛、羊、豬,羊是第二隆重的,但三個字裡面只有羊字會產生喜慶吉祥的衍生義。《說文解字》上說,「羊,祥也。从
,象頭角足尾之形。」
羊等於祥,這種用法在甲骨文時代就已出現,如「惟日羊有大雨(合集 30022)」的用法。不過《說文解字》說羊字「象頭角足尾之形」則不太準確,因為在甲骨文裡,羊字是少數幾個只拿頭部特徵作為整體代表的動物字,沒有畫到足、尾(見下圖),這跟其他動物虎、象、馬、鹿、犬等都畫出全身非常不同。
羊字的吉祥義還表現在以羊字為部首的字上,例如「義」「美」(所以羊年顯然是義美的本命年。不過義美羊三個字加起來有三隻羊,你知道三隻羊「羴」怎麼唸嗎?答案是ㄕㄢ,腥羶的羶。《說文》上說:羴,羊臭也。从三羊。羊一多,氣味就跑出來了。所以這個本命年對義美可能也是個考驗年。XD)。羴字在甲骨文也已經出現(見下圖):
不過主要用作地名或族名,還沒看見《說文》所言「羶」的用法。「美」字若照後人說法乃是「羊大為美」,不過在甲骨文裡,畫的卻是一人頭戴羊角裝飾的華麗模樣(見下圖):
大部分甲骨學者都認為這是祭典中某種巫師或舞者的造型。李澤厚說藝術起源於巫術,還真是有一點道理。你看漢文化裡關於美的概念,就是從祭祀儀式裡誕生的哩。
羊字部的褒義字還有「義」字,甲骨文的造型長這樣(見下圖):
羊角裝飾高懸在三戟式兵器上。這個字為什麼是義呢?我們看一下從甲骨文到金文(西周)的變化,就可以理解那個三戟型兵器,慢慢轉變成「我」字的過程(古文字時代字形向左或向右並無一致的規律)。而就算到了現代標準漢字,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我」字還是留著一個「戈」,表示這個字是從上古兵器演變而來的。
義字在商朝除了地名之外,也已經有「合宜」的含意,古文字學家通常用「儀仗隊」的角度來解釋這個字。認為義的本意應該是「儀」,儀式的儀。儀仗隊需要表現威武、莊嚴,所以義這個字就含有嚴謹、符合法度的意義。南宋朱熹註《四書》說「義者,事之宜也」,指的也是同樣意思。
美字常常跟善字連在一起,《論語‧八佾篇》上有一句話說:「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這個善字也是羊字頭的。
有一個字我想絕大部份人都認不得:
這個字是甲骨文的「羞」,害羞的羞。但羞字的本意並非害羞,而是珍饈。甲骨文畫著一隻手舉著羊,這應該是祭祀場合的情景。商人用這個字表達他們對祭典的誠摯心意,你看我們把最美好的肉都奉獻出來了。
羞字從甲骨文到楷書好像差很多對吧?我們把中間演變的金文拿來對照一下(見下圖):
就會發現原來底下那隻手後來竟然寫成「丑」了。
還有什麼美好的羊嗎?甲骨文裡有個字,畫的是一隻羊走在大馬路上。這個字是「徉」,徜徉的徉。
羊在商朝是重要的畜牧動物,消耗量很大,如果一隻羊竟然不是關在牧場,而是滿大街亂逛,這會不會太悠哉了呢?這個字後來變成自在漫步的意思,顯然對古人而言,悠哉地像隻羊是多麼美好的事啊。
最後可能有人會問,那「鮮」呢,這麼奇妙的字是怎麼來的呢?我向大家報告一下,甲骨文裡找不到鮮字,這個字最早出現在西周的金文(見下圖):
羊在魚上,這不太像是魚肉加羊肉一起烹調的意思,這個字比較像是跟「美」字的造字法相近,羊角人是美,羊角魚是鮮。意思是美好的魚肉,不是腐敗的魚肉。因為漁產比較容易腐敗,所以美好的魚肉必然得是新鮮的才行。
祝大家羊年吉祥。
【資源】本文所有字形圖像都取自中研院「小學堂文字學資料庫」,這是個很棒的網站,向大家推薦。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Newtown grafit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