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啟動逆齡,先注意老年人蛋白質攝取
文/陳亮恭
進一步探究住院病人則發現,假設生同樣的病來住院,營養不好的老年人死亡率比較高,住院期間發生併發症的比率也比較高,住院日也會增長,整體醫療花費自然也會增加。
該如何去改變這個過程?
我們需要特別去關注好的營養這件事情,尤其對於想要成功老化或健康老化,但是對於有慢性病的老人來說,能否擁有好的營養,目前已經被國際老年醫學界視為關鍵因素。比如癌症病人、慢性阻塞性肺炎、行動不便者,更要特別留意營養的部分。
由於老年人的營養攝取普遍不足,加上食慾也普遍下降,所以現在很重視要給予適當的口服營養劑補充,前提是整體的飲食攝取不足或者不平均,這時就需要強化營養的完整性。老年人如果不透過適當的方式補充營養,可能有點難達到營養完整性這麼積極的目標,特別是已經知道營養狀況不好的、比較虛弱的、有開刀的、跌倒的、手術的人等等。
補充蛋白質
既然老年人的營養很重要,那該補充什麼呢?在比較老年人與年輕人的營養需求差異時,研究發現,不論碳水化合物或脂肪,一般健康老年人與年輕人整體的需求量差不多,只要注意總熱量即可。但比較特別的是,老年人的蛋白質攝取,被強化得非常多,因為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可以改善很多健康問題。
以前我們對於老年人建議的營養份量較為保守些,根據 PRO-AGE 研究小組的最新建議,一般老年人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應攝取 1.0~1.2 公克的蛋白質;但若是有急性或慢性疾病的老人,可能要增加到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 1.2~1.5 公克蛋白質;若是罹患嚴重疾病的老年人,甚至需要增加到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 2 公克的蛋白質。除了嚴重的腎功能不全者(腎絲球濾過率小於 30ml/min/1.73m2)之外,這個建議量都不必調整。
這是一個建議攝取量,那我們回頭去檢視,有沒有吃到這樣的量?如果能吃到這樣的量當然很好,但老實說不太容易。假設你是 60 公斤的健康老人,一天要吃到約 60~72 公克的蛋白質;以蛋白質含量比例最高的雞肉來看,100 公克的去皮雞肉約含有 24 公克蛋白質;豬後腿肉則每 100 公克的肉僅約有蛋白質 19.6 公克而已;如果是五花肉,每 100 公克則內含蛋白質 14.5 公克;大里肌肉每 100 公克內含蛋白質約 22.2 公克。這樣算起來,一天就要吃約兩三百公克的雞肉,大約一隻去骨大雞腿肉,如果是里肌肉片的話就得吃更多,但實際上很多老年人一天是吃不到上述份量。
缺乏蛋白質會影響老年人生活功能與活動功能的退化,因此,蛋白質對於維持逆齡人生的目標而言,扮演格外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