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獄變〉裡那些受苦靈魂,為我們預先繪製了人世苦痛
將人類歷史中很多很好的作家留給我們的好書,透過作家的帶領,一起青春洋溢、快樂的理解經典。這就是「經典也青春」講座希望帶給大家的價值。
──群星文化發行人 龐文真
三月二十七日星期五晚間的紀州庵文學森林上,致力推動經典閱讀的群星文化舉辦【經典也青春系列第一講──從〈地獄變〉談芥川龍之介的藝術與人生觀】,由知名作家楊照與資深出版人陳蕙慧一起從〈地獄變〉出發,看日本小說家芥川龍之介如何探問生命,洞悉人心的超越與墮落。
芥川龍之介(1892-1927)在短短三十五年的生命中,留下超過一百五十部以上的作品,被公認最能代表日本大正時代和新思潮的作家。
最富現代性的日本大正小說家
在講座一開始,楊照首先說起他對芥川龍之介在日本文壇的特殊性。「他的創作生涯幾乎與大正時代相始末,沒有人比他更精彩、更能代表這個時代。」許多人因為導演黑澤明的電影〈羅生門〉知道芥川龍之介,誤以為芥川只寫日本時代小說,事實上,「芥川的精采和了不起,在於他不只擅長說日本古典故事,而是他筆下人物都有著極其鮮明的現代性。」楊照激賞地說。
談到對芥川的印象,楊照和陳蕙慧兩人一致認為,「芥川並不是一個那麼純粹的日本人」。芥川生長於江戶,日本的文學傳統給了他資源和養分,讓他對「物之哀」、時光消逝的傷感,以及瞬間之美的感染、捕捉都極其敏感。
另一方面,芥川所處的大正時期,正是日本最積極吸收西洋文化的時期。「芥川大學讀的是東京帝大英文系,他也喜歡法國文學、還有中國的《西遊記》和《水滸傳》。」陳蕙慧娓娓道來芥川通諳東西文化的學習背景。
在這個和洋文化磨盪的時代,芥川接收了各式西方精神和哲學理論,尤其是德國哲學家尼采的「超人說」。在尼采的思想裡,一個人「作為平凡人活著是最可悲的事」。尼采對於超人的追求和凡人的鄙視,觸發了芥川思考如何選擇自身生命的疑問,在他的作品裡賦予了「超人」新的定義──那就是在「聖」、「庸眾」之外,書寫出「魔」的存在。
要成為聖,庸眾,還是魔?
那是一種生命的選擇,楊照接著說。在尼采談到的超人和凡人之外,讓自己既擁有往上提升的可能性,又可以保留跟一般人不同之處的第三種選項。像是〈羅生門〉裡走出城門的強盜、〈鼻子〉裡長了大鼻瘤的禪師,和〈地獄變〉不惜一切也要畫出地獄的繪師,他們既不是超人和聖、也不是庸眾和凡人,而是芥川「與其作為人而活著,不如作為魔活而著」的體現。
至於為何芥川「藝術至上」的創作態度,會和他的人生觀如此緊密的結合?楊照認為原因可能出在芥川在現實世界的困境和他的神經質,芥川內在精神的黑暗,最終化為對藝術的迷戀,和筆下的魔和魔之力。
逆轉的巨變
〈地獄變〉是芥川極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小說裡講述原先被眾人鄙視的繪師良秀為了藝術而進入「地獄」。楊照表示,每一個人看到這個地獄圖的時候,都會產生了兩層的改變。
「第一層改變是你再也不敢、再也沒有任何方法能夠鄙視這個叫良秀的畫師。第二層是因為你看到了那樣的地獄圖,你感受到了由魔的極端所轉型的神聖光芒,因此你看待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度,再也沒有辦法用以前習慣的眼光來看待世界。」
「那就是一個變,而且是一個劇變、永遠沒有辦法逆轉的變化。」楊照說。
「這就是魔之力的影響。魔的不遵從庸俗,使得魔的存在成為社會的必要。而藝術和藝術家就像是魔之力的化身,因為他們一直在破壞社會裡已經存在或熟悉的東西。」楊照進一步解釋,芥川將他身為藝術家的責任發揮淋漓盡致,因為藝術家最重要的其中一個責任就是打擾、改變庸眾。唯有庸眾的覺醒,才是讓這個時代進步的動力。
受苦的靈魂,不停尋求解答
談到芥川的藝術,芥川很早就展露才華。他在東京帝大就讀發表的短篇小說〈鼻子〉受到夏目漱石的讚賞,《文藝春秋》的創辦人菊池寬也對他的文才服膺不已,以太陽和螢火蟲的距離比喻芥川的才華。然而芥川在世時遭受當時文壇其他流派的攻擊。「無產階級主義的文學家批評他沒有思想和社會關懷、人道精神,自然主義的文學家又批評說芥川的作品不切實際。」陳蕙慧嘆道。
而在楊照眼中,芥川處於困境之中,是一個活在世紀之交的受苦的靈魂(troubled soul),不管是歐洲和西方的文化理論和宗教,都無法從中得到安慰,必須自己尋找出路。
楊照對此指出人類對生命的探求,是每個時代唯一的不變:「人類的普遍性不在於人類任何共通的情感,而在於人類,不管文化、文明或社會進步到什麼樣的程度,在正常的生活裡面,都有非常多的 Troubled Soul 在流盪著。而這些困擾的靈魂,他們能夠找到的安慰,就在其他跨越社會、跨越文化、跨越時間,其他的 Troubled Soul 那裡。」
那些經典教我們的事
對楊照而言,透過閱讀經典作品,可以為自己的人生進行防患未然的預習。讀了愈多受苦靈魂留下的東西,便能減少現身在這個痛苦的機率,「因為他們已經代我們受苦了」。
「值得讀的經典作品都是誠實的作品,絕對不是遊戲之作。」芥川的作品和其他許多經過時間淬鍊、傳承下來的經典作品的可貴,在於他們給了「我們嚐不到的痛苦」。這是楊照從作品裡看見作家們認真思考,反思自己生命中的選擇的體悟。
楊照認為,如果一個人對於今天不能體會的痛苦,沒有任何好奇和興趣,其實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你永遠不知道,這種痛苦會用什麼樣的形式,在什麼樣的狀況之下,尤其在你動搖、沒有把握、在你最脆弱的時候,來襲擊你。」
芥川在〈地獄變〉裡,透過那些受苦靈魂,為我們預先繪製了人世間的苦痛。閱讀芥川龍之介的〈地獄變〉,也將讓每個讀者在掩卷之餘,有機會重新省思自己的生命意義。
而且是一個新的改變。
認識芥川,你可以這樣讀
對於想認識閱讀芥川的讀者,陳蕙慧建議可以循著芥川的創作時間閱讀,順序依續為:〈羅生門〉、〈鼻子〉、〈地獄變〉、〈河童〉到〈阿呆的一生〉。
而楊照則建議閱讀:〈齒輪〉、〈西方的人〉和〈西方的人續篇〉。
經典也青春系列講座
從今年三月底開始,群星文化每個月將陸續邀請作家們,在紀州庵文學森林與讀者分享經典作品蘊藏的「展現人性風貌、人類存在價值的故事,賦予今時的意義,作為人生旅程中的嚮導」。
四月份的講座邀請到了小說家伊格言來為我們導讀 2013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莉絲·孟若。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在 4/22 晚間 7 點半,來到紀州庵文學森林,與我們一起享受這場文學的饗宴!
仰望群星,時間中的旅行:
延伸閱讀:
為了藝術,你願意付出多大的代價?──芥川龍之介〈地獄變〉
沒有別人能寫出這樣的故事──楊照談芥川龍之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