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做個不講理的快樂恐龍
文/張系國
或許因為報社經常徵文,或許因為老人日漸增多,最近讀到許多篇談老去和老人的文章。恕我直言,這類文章千篇一律,真讓人懷疑是否人老了他的創造力就會同樣衰退。尤有甚者,有的文章還提出老人守則,不外乎教老人如何溫良恭儉讓,不要火氣大,不要得罪人等等,反正要老老實實就對了。不禁想,如果人老了還這也不敢得罪、那也不敢造次,這樣戒慎恐懼活著一直到死方休,未免太辛苦了吧?
記得朱家姊妹其中一人(大約是天心,但也可能是天文,不能完全排除不是天衣)寫文章曾經提及,某某人慢慢變成「中國老男人」的模樣。當時我讀這篇文章就不禁好奇,朱天心想像的「中國老男人」究竟是什麼模樣?她後面五個字可厲害了,真是擊中老男人的要害:「無可無不可」。
原來「中國老男人」的模樣就是「無可無不可」啊!那些老人守則也無非教導如何變成通達人情世故,一切都無可無不可的老人。難怪中國小說家絕大多數很早就封筆,七老八十的小說家幾乎絕無僅有。如果凡事都無可無不可,連一點火氣兒都沒有,還能寫小說嗎?
個人愚見,外表柔順溫和的老人內心並不快樂!他在外頭凡事都無可無不可,好像連一點火氣都沒有,可回家往往對家人好凶好凶,氣頭都出在家人身上。這樣的老人其實是非常可憐的。所以我主張做個不講理的老人,才會更加快樂。
為什麼要做個不講理的老人?首先要了解,只有老人才有不講理的本錢。年輕的時候,身在職場人在江湖,顧慮確實比較多,不敢隨便得罪人。老人就少了許多顧慮。尤其接近退休年齡,或者竟已經超過退休年齡,這時既不怕同僚報復,也不擔心老闆生氣,別人事實上拿你無可奈何。古人說「無欲則剛」,對恐龍而言一點也不錯。
當你不必求人時,就可以大膽做許多不講理的事,說許多不講理的話,不僅大快人心,自己也特別爽,可以延年益壽!這就是為什麼要做個不講理的老人最重要的理由。可我說「做個不講理的老人」是有一定時空限制的,並不是時時刻刻都不講理。不講理的場合主要是在職場;不講理的對象主要是同僚、上級和老闆。
在職場不講理的功用主要有兩層:第一是保護自己,例如可以躲開不喜歡做的工作。第二是可以為弱者打不平。打抱不平當然是最爽不過的,但是要記得「施恩勿望報,受施慎勿忘」的道理。而且弱者將來也可能變成強者,又去欺負別人。
自己就有過這樣的經驗。多少年前我眼看系裡一位年輕教授被系主任欺負。那時我已經是恐龍,就出手相助。多少年後當年的年輕教授已成為系主任,同樣去欺負一位後進。我又出手相助。這人大惑不解說:「我們不是死黨嗎?你怎麼不講理?」我明白他的意思。照說我不該得罪死黨,我這樣做的確是不講理。只有恐龍才能夠這樣快意而行,但也是因為我清楚他拿恐龍沒辦法。
蕭伯納說過:「世界能夠進步,往往靠少數不講理的人。」這就是為什麼要做個不講理的老人的最後一個理由。只有不講理的人才會質疑現狀、突破現狀。當然這也不乏蕭伯納往自己臉上貼金。通常恐龍仰天長嘯是為了自己爽,世界是否能因此進步並不十分清楚的。
恐龍即使不講理,還是有它的「四不一沒有」。「四不」就是一不用來對付家人,二不用來欺負弱者,三不用來設計害人,四不計較得失恩仇。「一沒有」就是沒有固定原則,佯狂遁世者有時講理有時不講理,讓人永遠猜不著你的下一步棋。
能夠做到四不一沒有,你就有可能成為一頭不講理的快樂恐龍!
(原載 2014 年 11 月 19 日《聯合副刊》,經作者同意轉載)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Chris Ham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