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過眾人的眼,培養開放多元的視野──Dakuo讀書會
文/何宛芳
有的讀書會,是因為一本書而牽起大家的緣分,但 Dakuo 讀書會,卻是因為另一場聚會而來……
那時是 2013 年的初春,以四面八方參與者一同分享夢想為聚會核心的交流組織「交點」,在高雄舉辦了第一場聚會。聚會裡,一位剛從《早上十點以前搞定工作》書中得到晨讀概念的律師林岡輝,就在這裡提出了「一起讀書」的簡單想法,正巧也遇上了一群也想多讀點書的新朋友,Dakuo 讀書會的聚會種子,就這樣悄悄埋下……。
Dakuo 讀書會,從 2013 年 4 月開始,固定在每個月最後一個週六早上聚會,至今已有兩年歷史,甚至還在屏東開出了分會,進一步延伸讀書會的觸角。
讀書會發起人之一的黃祺浩表示,讀書會最初的概念真的很單純,只是希望參與者能夠建立每個月讀一本書的習慣,因此也就沒有事先設定分享主題。甚至連讀書會的名字,都是因為活動獲得了 Dakuo 高雄數位內容中心的資源協助,而直接沿用其名。
一點巧合,意外促成了眾人的分享熱情
聚會時,成員可以帶著自己當月閱讀的書籍,自由分享所得及討論,之後還甚至因為討論過於熱烈,無法在時間內結束,而將分享流程做了些微修正。現在,每次讀書會都有限額,由六名事先報名的成員各自分享十分鐘,並設定兩個問題與聽眾討論。相當巧合的是,這樣的分享流程也與當初醞釀讀書會成立的「交點」聚會,相當類似!
然而,看似零散紛亂的聚會概念,卻也意外地成就了讀書會的「多元」特色,延續至今。
「一個早上就看了很多本書的感覺,」黃祺浩說,對他而言,Dakuo 讀書會的精神就在於開放、海納來自各方的觀點與角度,「這也比較貼近一個人的實際生活。」
他進一步解釋,每個人都會因為自己的工作、經歷而有不同的生活體驗,自然也會影響選書決策。然而,大家都因為來到了 Dakuo 讀書會,而能有機會藉由他人的分享,增加對世界各個面向的認識。這就好像透過他人的眼睛,看到更多元的領域!
黃祺浩就以自己為例,他原先偏好商管類的書籍,但後來也因為其他成員的介紹,開啟了對「藝術」相關書籍的認識;雖然他自嘲未來也不見得會花更多心力深入去研究藝術,但至少,他理解到了一個用藝術眼光看待事情的角度。
現在,除了廣泛的多元分享概念外,Dakuo 讀書會也開始往「深度」前進;創始成員之一的林彥廷也在每月讀書會之外,再個別延伸出主題讀書會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