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小路

伊格言 × 陳蕙慧談艾莉絲·孟若:浮橋,生命裡偶然的窗口

文/芒果青

寫出〈浮橋〉,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艾莉絲‧孟若(Alice Munro,1931-),是個什麼樣的人?

孟若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個民風保守的小鎮,很年輕就開始投入寫作,但上了兩年大學輟學與丈夫詹姆斯‧孟若結婚,在她邁入不惑之年沒多久,就和前夫的婚姻宣告終止。在〈浮橋〉裡男女主角的設定,不管是生活在舊社會的鄉下、早婚的背景或是夫妻的年齡差距(男主角尼爾 58 歲、女主角金妮 42 歲,夫妻之間相差 16 歲),都與孟若現實中的境遇相仿。唯一不同的是,故事中的金妮罹患絕症,而且即將不久於人世。

四月二十二日Readmoo 與群星文化舉辦的「我就要我的生命像這樣:伊格言談艾莉絲‧孟若」講座中,導讀人伊格言盛讚〈浮橋〉是罕見的「正面的好小說」──伊格言形容,有許多好小說意在「深刻而準確地呈現生命必然的敗壞、虛無、無能為力或無可挽回」,這並不罕見;而〈浮橋〉的罕見在於,它展示的生命景觀並不那麼負面,反而帶點正面意味;但依舊非常好。在這天晚上,伊格言也與主持人陳蕙慧一起帶領讀者,從〈浮橋〉(收錄於新版《相愛或是相守》,舊版《感情遊戲》)出發,一起看孟若如何用寫實的筆觸寫出人心的幽微。

把關鍵處隱密藏在細節裡書寫的作家

「她寫的不是真的肉體,也不是精神,而是另一種生活樣貌。」伊格言認為,孟若的寫作題材並不奇特;相較於馬奎斯、魯西迪、昆德拉這些個人風個鮮明的作者,其筆法也堪稱平淡無奇,但她傾向寫生命當中極幽微之事,許多關鍵處被隱密地藏在細節裡,因此她的作品可能需要多看幾遍才看得懂。陳蕙慧也表示,孟若在故事裡習慣留下空白,想讓人弄清卻又弄不清,需要多讀細讀,才能從她細膩樸實的文字鋪陳,發掘出其中的真誠情感。

伊格言進一步說,孟若隱晦的寫作方式也一如她低調的為人,這也是為什麼即使在2013 年,孟若獲頒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她的粉絲專頁人數,跟時下偶像明星動輒百萬的人氣,完全不成正比──「注意,是即使在獲獎『之後』依舊如此。」,伊格言強調。

玉米田外,預示大事件的發生

伊格言接著以〈浮橋〉為例,故事裡作為中年社運人士的丈夫尼爾在知道結縭二十多年的妻子金妮生病之後,一直試圖用各種顧左右而言他,或關注無關緊要之處的方式,試圖逃避妻子對他的「病況報告」。像是堅持要送看護海倫去她妹妹的養父母家拿一雙鞋子(即使海倫說了好幾次不用),還有為了喝碗農戶招待的豆子濃湯,把妻子一個人丟在玉米田邊的車上,只因為「不去看來會好像說你比他們尊貴許多」。尼爾很明顯太在意別人看法,罔顧真正需要被關注的金妮;甚至可以說是缺乏直面生命困境的勇氣。

滿腦想著自己病情的金妮自然不好受,面對丈夫對於自己的忽視,還得獨自承受生命的衰微,因此在故事的一開始,她就離家出走三小時,在小鎮間遊蕩,還宣稱自己「不再在意」丈夫怎麼想──不過,伊格言對金妮的作為有個神回應:「屁啦。」他認為不管是金妮抱怨丈夫讓朋友吃了她為家人精心製作的薑餅蛋糕,或是在意尼爾總在有第三人在場時對她態度的轉變,這些細瑣之事都在在顯示了金妮心中揮之不去的疙瘩。正因為尼爾對外傭表現公義,卻對自己生病的妻子不甚體貼,終於觸發了小說中的關鍵大事──一場看似姊弟戀,但實質上卻可能連「戀」也不是的「準外遇」。

「這不是姦情、不是一夜情、不是新的婚姻,而是一個人從生命的窗口或裂縫,從道理和限制中被解放的過程。」伊格言表示,當金妮走入玉米蔭在田裡小便、不知何時遺失了帽子(帽子用以遮掩化療落髮的頭顱,暗示了他人的目光與內心的軟弱──所謂「現實生活」),甚至跟剛認識的年輕男子瑞奇說自己從來不戴手錶的時候,已經預示金妮不想再被現實生活和社會制約。「在小說裡,小便通常有自由、解放的象徵。」伊格言說。種種外遇心態的徵象,其實在金妮走到浮橋之前已一一浮現。

踏上浮橋,遇見生命裡偶然的窗口

當孟若安排金妮走上浮橋,接受瑞奇「一個本身就是件大事的親吻」,伊格言告訴觀眾,這也是金妮告別過去正常生活的轉捩點,就像對話中看似不經意地涉及的「婆羅洲島」(浮橋正在一個叫做婆羅洲的沼澤之上)一樣,她的身與心已然在「半個世界之外」。

橋身輕微移動讓她想像所有這些樹和蘆葦田都都安在淺碟子上的土裡,而路是條漂浮的土絲帶,下面都是水。水彷彿這麼靜止,但又不可能是靜止的,因為如果你拿眼盯住一顆星的水影,就看得出那星是怎麼眨動變形又溜出視線。然後又回來了──但可能不是同一顆。

伊格言認為,無論是水裡反射的星影,或是站在浮橋上搖搖擺擺的金妮,都充滿了某種哲思感,和生命向你呈現的未定的可能性,而且這些事幾乎完全脫離日常生活的脈絡,沒有遇到就不會知道。正當尼爾留在別人家算命,為了未來而籌畫,意欲掌握生命的刻度和事情脈絡;對金妮來說,未來已無所謂,她也真正地不再在意尼爾的想法。「在孟若的筆下,故事的重點往往不在結局,因為結局往往只是過程的反諷。」對金妮而言,她已經遇到了那個少數時刻,生命突然向自己敞開的一扇窗口,而且內心充滿喜樂。

短短一小時半的講座裡,伊格言從每個朗讀的句子,到戛然而止的句點,帶著每一個意欲認識、或想更加了解孟若的讀者,找到了一個又一個藏在細節裡的孟若。看見孟若透過筆下的小人物,用他們遭遇的婚姻危機或人生低潮,寫出各種生命的追尋和渴求。

讓伊格言帶進孟若的世界、一起走上故事裡的浮橋後再度輕輕回到地面的我們,可能也不再相同了。

經典也青春系列講座預告

經典也青春第三講:《母親》:一體兩面的墮落與救贖
主講人:張耀升    主持人:陳蕙慧
時間:2015/5/27(三)PM 19:30~21:00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
►►►立刻報名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