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一沒有」:找回醫病關係的溫度

文/犢玫瑰

八仙塵爆意外至今,關注度有逐漸減緩的態勢,但仍然有不肖媒體如扒糞般起底傷者背景,企圖用煽情包裝新聞,令人憤慨不已!我們可以體諒從業人員須考量報導的份量和播送量,但真正能提供相關知識和法條的說法和分析,卻總是被模糊了焦點,現今這樣一個醫療專業分工化的社會,醫病關係急需從冰冷的制度中找回一絲人性的溫度。

醫療工作者對待「病人」,千萬不可只剩「病」,忘了「人」,面對病人,請千萬好好正視「三不一沒有」(要深思、要行動、要慎重、沒有悔恨):

  1. 要深思:先要思考人性尊嚴和生存的意義,不論是病人、家屬,還是醫師,都必須冷靜地面對疾病和正視生命的態度。
  2. 要行動:思考之後付出行動,有效地溝通,方能解決問題。
  • 病人 vs. 家屬──病人要表達意願讓家屬明瞭,家屬則必須確認,是否為病人深思熟慮後做的決定,並主動提出討論。
  • 病人及家屬 vs. 醫師──以病人為主,若無法表達或決定,由親屬做主,針對將會碰到的情況評估,未免病情變化時,措手不及。
  • 醫師 vs. 病人及家屬──對可能有危及的病患,若病人及家屬不清楚時,醫師應主動告至,並給予時間考慮討論。
  • 醫師 vs. 其他醫護照顧提供者──醫療團隊的變動,除主治醫師外,其他照護者接收訊息需書名醒目記載在病歷上,並互相溝通確認。
  1. 要慎重,沒有悔恨:下重大決定前,必須慎重,不可事到臨頭倉促決定,未免有遺憾,必須慎重決定,不留悔恨。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COM SALUD Agencia de comunicación

延伸閱讀:

《當醫療遇上衝突糾紛,訴訟是最好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