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岡城故事續作:關於《Go Set A Watchman》的關鍵訊息及哈波李的第三本書?!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Virtous One

梅岡城故事續作上市:跟你想像不一樣的《守望者》,及哈波李的第三本書?!

編譯/陳慧敏

55 年前此時,《梅岡城故事》在美國上架,55 年後同一時間,比《梅岡城故事》更早寫下的《守望者》正式在美國時間 7 月 14 日上市。《梅岡城故事》是影響美國書市極為深遠的經典小說,續作還沒問市就已引發全球極大關注,日前媒體更搶刊了《守望者》的第一章。現在甚至傳出作者哈波李(Haper Lee)可能還有其他未見天日的手稿。新書的消息一波接著一波,跟小說情節一樣有看頭!

雖然《守望者》時間設定比《梅岡城故事》晚了 20 年,說得是女主角思葛(Scout)成年後回到故鄉的故事,但實際上,這卻是當年哈波李最初提給出版社的書稿,那時還是新手作家的她,是在出版社編輯的建議下,把故事往前拉了 20 年,以小女孩的觀點,重新寫成了後來的《梅岡城故事》。

也因此,兩部小說雖然人物與場景相似,情節也有的重疊之處,但其實兩者並不完全是延續的故事;新書上市前,就有不少媒體開始分析新作有與《梅岡城故事》有哪些出入,Readmoo也特別為讀者整理如下:

1. 白人律師亞惕·芬鵸的形象出入

紐約時報書評指出,這本新作第一個會讓書迷吃驚的是,為含冤黑人辯護的白人律師亞惕·芬鵸(Atticus Finch)在《守望者》書中英雄形象幻滅,成為一個充滿種族偏見的老頑固,更是讓 26 歲的女兒思葛心中傷痛和失落的源頭。

梅岡城故事》裡,亞惕不僅是模範爸爸,更擁有仁慈、正直和睿智的性格,不畏小鎮的種族偏見和歧視,追求正義和公平,成為許多美國人多年來的偶像,有些人因此把孩子取名為亞惕,有些人深受鼓舞,立志讀法律,以亞惕為榜樣。紐約時報書評指出,在《守望者》書中,亞惕曾參加 3K 黨聚會,並冒出一些種族歧視的話,像是「在那邊的黑鬼很像長不大的小孩」,還問女兒:「你希望整車黑鬼充斥在我們的學校、教會和戲院嗎?你希望他們在我們的世界嗎?」

2. 情節差異

比較兩本書,黑人魯賓森(Tom Robinson)被控強暴白人女性冤獄案,是《梅岡城故事》的故事重要軸線,魯賓森最終仍被判刑,1962 年改編自小說的電影,更以這宗官司為主線,不過,在《守望者》中,這只是一個過橋片段,魯賓森最後被判無罪開釋。此外,《梅岡城故事》故事中,女主角的哥哥傑姆(Jem)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小說細膩處理這段兄妹每日的生活,但是,在《守望者》,傑姆卻已經死了。

3. 敘述方式差異

英國《衛報》書評則指出,《守望者》是用全知的敘述方式,描寫思葛眼中的父親和家鄉,情節和人物性格都較為複雜,但是,卻沒有那麼引人注目。

然而,書評也提到,《梅岡城故事》和《守望者》都希望人們能有同理心,只不過,在《梅岡城故事》中,亞惕要女兒思葛理解:「你永遠不能理解一個人,除非你用他的觀點來思考」,希望讀者同情魯賓森等人,但《守望者》則要讀者去理解亞惕這位老頑固。

律師打破沈默,揭露發現手稿過程

由於哈波李目前已經高齡 89 歲,甚至之前幾年還傳出中風及健康狀況不佳的消息,讓《守望者》宣布出版計畫時,引起不少陰謀論的猜測。終於,哈波李的律師卡特(Tonja Carter)也在日前於《華爾街日報》撰文交代自己發現《守望者》手稿的過程,也算是他第一次的直接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