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牌不一定就是明智之舉;找到熱情,更專注!
文/理查‧吉維(Richard Gerver) 譯/顧淑馨
我不是傳統觀念裡的典型男孩:我喜歡寫作、戲劇、藝術。在十三歲以前一切都很好,但是十三歲那一年,我被送往密爾希爾中學(Mill Hill)。那所學校特別重視運動,尤其是橄欖球。突然間,我無法適應。我的學業成績既不出色,又不特別擅長運動,當然也沒有打橄欖球的天分(儘管我很喜歡看)。我對這種改變的反應方式是,變得有點調皮搗蛋,企圖打破現狀。
從一般觀念來看,我應該是因為父母在我十歲時離婚,所以一直在尋求安全感。父母離婚後,我跟著母親,也多虧了她和外祖父母,我在學校令人頭痛的地方,才不會和一些類似遭遇的孩子一樣,表現在頑劣的行為上,我只是在思想上比較搞怪,常常問:為什麼這是慣例?為什麼做事情要一成不變?
我在密爾希爾中學第一年就發現,這裡基本上是高年級當家。假如有人帶新奇的甜食或點心來學校,無論那是什麼,第一個嘗鮮的一定是他們。年方十三的我,大剌剌地走進校長室,質問他「為什麼這種行徑如此理所當然?」校長回答:「有一天你也會熬出頭,等升上高年級,你也會這麼做。」
我說:「這太可笑了。我覺得這不道德,我不想這麼做。」我不打算接受現狀。同樣的,在寫作文時,我常常不照老師規定的題目寫,因為我不要別人告訴我該思考什麼。我身上有一種想要反抗體制的因子;當然這在那種年紀並不稀奇;可是在我通過高級中學考試後,心中的忿恨不平,已經高漲到極為強烈的程度。我十八歲畢業時,絲毫不想再與教育有任何瓜葛,對照我日後的事業發展,可謂十分諷刺。
當時我一心一意只想當演員,可是我鄙視既定的成規,所以沒有去修任何大學課程,我決意不靠任何訓練,在演藝路上闖出一番事業。周遭的每個人都認定我瘋了,只有母親例外。她告訴我,應該聆聽自己的內心,追隨夢想。我想她勢必鼓足了勇氣,才能沉住氣看著我犯下所有的錯誤,走過一事無成的路途;我也相信在某些時刻,她對於我即將淪落到的下場心驚膽顫。當時我所做過的某些決定確實很糟,但這些無疑是寶貴無比的學習經驗。
經過兩年在表演工作上的嘗試和失敗,我覺悟到自己在學校裡雖是稱職的演員,但是能力還不足以把這當成長久事業,於是我終於決定去讀大學。我在德比高等教育學院找到想讀的課程,那是密爾希爾那種貴族學校出身的人,最不可能去念的大學。該校是最早授予綜合式學位的大學之一,學系全名為「出版、視覺溝通及表演之寫作」,我非常喜歡。
然後,一切改變了。因為我在德比念大一時認識了一個年輕的女孩,她叫琳(Lynne),正在修最後一年的師資培訓課。畢業後她在當地找到教職,因此我們仍然持續見面。快要升大二時,有一天她問我:「理查,你沒課的時候,可不可以過來教教我的學生戲劇?他們會很喜歡,可是我討厭戲劇。」我當然願意。
這聽起來很瘋狂,卻是事實:我同時愛上了琳和教學,最後娶了她,還與教育結下不解之緣。我的目標排序改變了。我突然發現自己應該歸屬的世界,那裡面全是我擅長的,像是表演和溝通。在那改變的時刻,我決定以教育為志業時,對教育滿懷著熱情。我知道我有哪些選擇,也變得更為專注。
如今我明白,當年的我對改變的可能性持開放態度,對於改變提供的潛在機會也很感興趣。很多比我年長,而且顯然比我有智慧的人,認為人生的明智之舉就是尋求安全牌,而且一旦握有這張牌,就要守好,就像在玩撲克牌二十一點。可是我內心永遠有另一個聲音會說:「我喜歡冒險,認識新朋友,見識新事物,探訪新地方。選我吧!」到現在依然如此。
※ 本文摘錄自《改變,可以無所畏》,立即前往試讀
※作者簡介:理查‧吉維(Richard Gerver)
從事教育工作超過20年,曾任英國德比郡格蘭吉小學校長,他帶領這一所原本士氣低落的小學,改變為全世界最有創意、最享盛名的教育場所之一,引起教育界矚目。他因此榮獲2005年英國國家教學獎(National Teaching Awards)年度風雲校長提名,並為英國政府提供教育政策諮詢。目前理查是英國最受歡迎的演講人之一,客戶群遍及國際,包括Google、微軟和蘇格蘭皇家銀行(R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