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拍得手軟)叫絕(叫到嘴乾)的《紐約文青之戀》

文/正好

機智的對話與極具都會感的人物描摹,有你最喜歡的嘴賤閨蜜、略帶深度但不至於看不懂的知性對談、「你踏馬的這不是誰誰誰嗎」的鮮明角色、酣快淋漓卻又不著痕跡的表人於無形。
喜歡伍迪艾倫、艾倫狄波頓、某些(寫得好的)好萊塢愛情喜劇與快節奏都會式美劇的你不能錯過。
——憤世嫉俗文青報五星評等(哪來的)

《紐約文青之戀》過程中,不斷跟朋友大力推薦:「真的,這本很誇張,根本是開美劇模式的小說,超讚!」
書中用有趣機智的對話,反省了面對自己內心潰爛的那一面時,人們如何找藉口自外於軟弱卑劣的行為之外,如何「選擇性自我感覺良好」,書中的角色對話甚至內心戲都有相當高招的丟接球,書中誇張卻不誇大的文青日常,更讓身在出版與創作圈的在下感同身受。
讀完才發現,原來作者正是有「當代珍·奧斯汀」之稱的艾黛兒·瓦德曼(Adelle Waldman),仔細想想,本書確實頗有現代《傲慢與偏見》的明亮氣勢。

雖說書名是《紐約文青之戀》,但其實這本節奏輕快的小說不只講愛情而已。書中主角奈特自由作家與書評家的職業,方便作者描寫各種容易在這圈子裡出現的「人種」:比如說每次見面都牙尖嘴利讓奈特身中多箭的奧莉特,擅長經營自己但出書內容卻讓圈內同行皺眉的暢銷作家葛莉兒,美貌與個性都堪稱公主但卻毫無才氣的艾莉莎,聰明獨立渴望穩定關係卻只被奈特視為「一時失足」的茱麗葉,確實挺有本事但深信自己有權跟所有美女上床的傑森⋯⋯當然,更不用說光是讀一封討論狄更斯與童工的電子郵件,就認為對方想幫自己口交的奈特本人。

這些看似比普羅大眾聰明教養有品味的知識份子,讀過的書可能不及他們聲稱的多,也不見得真的全進了腦袋,他們的思考模式可能跟所有紅男綠女一樣,被慾望驅動,然後在慾望消退後悔恨。書中某些句子可能會出現在高明的《慾望城市》、《六人行》、《老爸老媽浪慢史》的劇本裡,某些句子則可能直接出現在伍迪艾倫的電影中,那些讓全場觀眾一起撫掌大笑的橋段,無論是牙尖嘴利、自我感覺良好、自我開脫、正經八百的瘋狂歪理或犀利睿智的一語道破,可說族繁不及備載,只截取其三讓各位先睹為快:

「要是聰明人只跟聰明人交配,那麼階級結構就會僵化。全是蠢蛋的下層階級就會永遠在那。但當聰明人跟美女交配,管她聰不聰明,那麼你就破壞了那種僵化的階級制度。有錢的笨小孩藉由破壞與生俱來就享有特權的藉口,幫了大家一個大忙。」

「你看到誰漂亮,就去想個自己對她感興趣的理由,然後,當你發現這不管用,你的行為就開始變得像問題出在「女人」或「關係」本身,而不是你自己的選擇。」

「我知道很多時候是我不好。」他說,他露出悔恨的微笑。「我說的很多時候,是指全部。」
「啊!混帳的自責標準流程。」漢娜說。

另外,由於主角的職業與生活圈,可說是徹底的文青世界(儘管在台灣,文青們比較流行強烈否認自己是文青),作者生動地描摹了身為靠搖筆桿維生的作家與出版編輯們,他們可能發生在日常的困境與互動:

「最近你把靈魂給賣了是吧?」
「零零碎碎賣了一些。」
「算你好運,」她說。「我試過,但乏人問津。」

你必須承認,這種對話不只一次出現在你和朋友之間。

「看吧,就像我一直跟你說的——靠寫作無法賺大錢啦,除非是史蒂芬金那種咖。而且就我所知,他可不住在布魯克林。」

你不得不感到眼熟,關於這些親朋好友鄉親父老常跟你說的類似句型,事實上夜深人靜時也常出現在自我質疑的時刻。

此外,作者獨有的用字方式,也遠勝某種企圖以全本床戲吸引讀者,但因為作者本身詞彙太少,讓所有床戲看起來千篇一律讓人想睡的「那種」都會愛情小說。反之,書中俯拾即是作者精準、日常又具有畫面感的形容,不落俗套又能讓人一眼即知作者想表現的那種細微的心理狀態:

茱麗葉遠去的步伐相當堅定,但她的動作又是如此僵硬。有如一個人腳上的鞋已讓自己痛得要命,卻又執意不讓別人知道那般。

他是在黃昏時分才把已經完成的評論給交出去。他覺得自己剛從某個黑暗又熟悉的密室探出頭來。

等不及看這本書了吧?我知道,快下手吧。(推)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David Robert Bliw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