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莓下的蛋糕:劇情是蛋糕,而草莓是⋯⋯
文/林賾流(網路作家)
維多利亞時代,這段時空所代表的特色與元素無疑地擁有許多愛好者,狹義指 1837 至 1901 年這段由維多利亞女王統治大英帝國的繁榮時期,工業革命與國力都達到巔峰,在我的印象中是浪漫幽暗還有很多怪胎的時代。
拘謹古怪的道德觀、放蕩的色情產業、末日思想、貧富差距、唯美主義、萬國博覽會的新發明等等異色氛圍充斥著世界大都會倫敦,福爾摩斯與開膛手傑克,蘇格蘭場警察與平克頓偵探,吸血鬼、狼人、幽靈等等奇人怪物則在黑暗街頭遊蕩。美國作家愛倫坡的作品傳入英國後,「羅得西爾鄉村公寓謀殺案」(The Murder at Road Hill House)繼續帶起凶案熱與偵探熱,另一面,活絡的殖民貿易與探險隊則貪婪地將世界各地的神祕打包送入英國──特別是倫敦這座迷霧之城。
彈簧腿傑克是一個比較少被中文界提起的維多利亞傳說,在 1860 年代這個區間裡,我先接觸的反而是威爾基·柯林斯的《白衣女郎》,後者是英國本土第一位偵探小說家,上面拉雜說了一堆東西,最後還偷跑出了推理這個字眼,其實這就是《平行倫敦:彈簧腿傑克現身》讀者這本書食用後給我的豐富滋味,乍看是本蒸氣龐克小說,其實裡面推理和蒸氣以外的科幻味道也很濃。
隨著劇情的展開,赫赫有名的歷史人物們在倫敦各地東奔西跑,圍繞著維多利亞女王遭到刺殺的歷史轉折點,英國成為充滿奇妙機械與改造生物的國度,如愛罵髒話的傳訊小鸚鵡,巨大的運輸天鵝和馬匹,警察們用飛天沙發追捕犯人,死者以奇妙的方式復活,被彈簧腿傑克性侵的少女與遭到綁架的掃煙囪男童,種種謎團促使英國國王徵召了一位桀驁不馴的探險家調查真相。
接著不得不提到本書的男主角理查·法蘭西斯·波頓爵士,剛打開試閱內容時就忍不住發出了一聲「啊哈」,通常讀者對於主角總是從無到有的認識居多,這卻是我第二本以波頓爵士為主角的閱讀體驗,第一本則是偏傳記小說體裁的《世界搜藏家》,對於波頓爵士此人只能用一句網路上的話來形容:「小說必須考慮合理性,現實則否。」說起來現代有個英國男子足以代表此輩奇人,就是美國探索頻道節目《荒野求生祕技》的主持人貝爾。
我喜歡用探險遊記當作觀看維多利亞時代的視角,雖然內容好像是在講英國以外的蠻荒地帶,但再也沒有比這種冒險記錄更能展現維多利亞時代大老爺們的性格與生活習慣神奇之處。以英國史上實際存在的探險家為主角的故事對我來說並不陌生,甚至形成一種特殊的閱讀經驗,舉個例子,可以先閱讀達爾文的《小獵犬號航海記》與華萊士的《馬來群島科學考察記》,再看後人為這兩位偉大學者分別撰寫的非小說(non-fiction),《達爾文與小獵犬號》和《香料群島》,便可從古今分別一窺世界觀的演變與歷史人物評價發展。接著,再來摸索《平行倫敦》以及其他作品中引用這些偉人名號的幻想創作,就會覺得更加好玩了,對當時科學家與探險家之間的瑜亮情結和動不動就賭上性命的冒險衝動因此有了更寫實的體會。
另一個不能錯過的維多利亞時代觀景窗就是推理小說,許多經典名著與作家孕育於此一黃金時期,彈簧腿傑克的故事背景早於福爾摩斯二十餘年,作家馬克·霍德爾也毫不客氣向愛倫坡筆下的偵探始祖杜邦致敬了一把。無論是喜歡《愛麗絲夢遊仙境》或推理天后阿嘉莎‧克莉絲汀的作品,凡是對十九世紀英國文化上癮的讀者都能在本書中找到許多額外樂趣。
至於需不需要帶著事先準備功課的心態來閱讀《平行倫敦:彈簧腿傑克現身》讀者這本書呢?我會說:完全不用!它已然是本充滿娛樂性,節奏緊湊並且發展出人意料的有趣小說,細節也一點都不含糊。彈簧腿傑克究竟是誰?在本書裡他不只是一個虛晃一招的象徵性凶手,作家也為這個傳說中面目猙獰並且襲擊婦女的怪物安上了血肉,這是故事發展到後期讓人覺得驚喜的地方,主角波頓爵士的氣勢固然很強,配角和反派也有自己的亮點。
劇情就像一塊美味的蛋糕,至於草莓則是卷末附錄的歷史人物介紹(正常版本),無論我們是否熟悉角色們在歷史上的建樹,並不妨礙故事的閱讀,直接踏入主題,好處是可以避免少許登場人物的劇透,但馬克·霍德爾選擇的英國人物一部分對臺灣讀者來說並非耳熟能詳的名字,沉浸在故事裡時便難以體會作家戲仿惡搞或翻案歷史的用心。
喜歡穿越題材的讀者朋友則可以享受到如書中人物史文朋的「另類樂趣。」
先吃蛋糕或先吃草莓都有不同的美味,推薦讀者諸君自行斟酌,或者考慮中庸的解決之道──多看幾次。
◎本文為《平行倫敦:彈簧腿傑克現身》讀者推薦文,立即前往試讀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Jeff Gol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