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寺島言之掰不停的那一刻鐘】你買的是雞排的口味、口感、還是健康?──記竹編小畚箕
我觀察過很多家雞排攤開幕促銷的活動,只要是開幕期間折價(定價五十,打八折變四十,甚至打五折變成二十五)優惠的,通常能吸引非常多人排隊,迅速打開知名度。但是這樣的攤子撐不久,當優惠其過後,恢復原價便都門可羅雀,很快就不支倒地了。
有人解釋說:「那是這種店的雞排品質不好,一下子吸引大眾來吃,不好的口碑瞬間傳遍鄉里,所以很快滅亡。這樣也好,劣幣早晚要被清除,早死早超生。」真的是這個原因嗎?
我相信更多人透析箇中緣故,那就是產品的價格不能隨便打折,尤其在一上市時就打折,那等於宣告該產品只值得那樣的低價。這一印象一烙印,當回復原價時,消費者就覺得賣貴了,感到有所損失而不服氣。
比較恰當的作法,是雞排維持原價,另外送點特色商品,例如:花枝丸、四季豆或薯條之類,同樣讓來客享受優惠,也維護了產品價格的尊嚴,而這樣的店,通常能細水長流。
作為油炸品,為了增加雞排的表皮香酥,業者裹上地瓜粉、麵包粉或酥炸粉漿,來製造不同的酥脆口感。有的為了讓雞排看起來很大,給人物超所值的錯覺,刻意將雞排如豬肉一般搥扁,但是如此炸起來肉質會變得乾柴。如能保留雞排的原形,不加搥打就去炸,雖然視覺上不夠龐大,但能鎖住肉裡面的汁液,吃起來比較香嫩滑口。
為了強化口味,業者絞盡腦汁,再予創新,炭烤雞排應運而生,炸過之後又上烤架去烤,賦予它烤肉的炭香。不過高溫油炸本就不健康,高溫燒烤又加重一層負擔,實在是不能常吃啊!於是,有些業者開始在配料上動腦筋。
附近幾家雞排店中,那一家名為「三個傻瓜,」強調「健康」的「蔬菜雞排」果真先倒了,而其它家生意仍舊搶搶滾。
所謂的蔬菜其實是「粉末狀」根莖類,也就是把芋頭、馬鈴薯之類的烘乾磨粉撒在雞排上,說是為了「健康」。但誰不知道油炸品是「不強調」健康的,還記得二十幾年前,國內最大的連鎖速食店,也曾經發表各種產品的食品成分營養表,證明漢堡、薯條、可樂不是空有熱量的垃圾食品。但試問有多少人是為了促進健康與營養,而去吃這些東西的呢?
要小心,人們樂於自欺欺人,但痛恨被欺騙,尤其是被「傻瓜」所騙。這個例子證明如此。
其實老闆的可謂用心良苦,但如果真要強調健康,倒不如開發真正的蔬菜來搭配,例如:最近的炸魷魚加上洋蔥、青蔥辛香料,既添香味又增加纖維質攝取。也有雞排攤搭配臭豆腐用的台灣泡菜,口感上去油膩,也多了些纖維。這兩種作法雖然對於抵擋油炸品的毒性貢獻不大,但至少是對的方向。
買雞排的人大多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非養生而來,老闆如果在口味上變化,效果會加成,如果是好意為養生而努力,討好的效果並不特別好。
如果你對口味、口感和健康都要求,想要三者兼顧,那麼先別管雞排,我來為你介紹麻芛羹。
它是由甜麻嫩葉所煮成的羹湯,裡面加了地瓜和吻仔魚,口味苦甘,口感滑潤,健康退火(含豐富維生素、礦物質)。這是台中的特產,通常只有夏季才有,在傳統市場中可以買到,一旦到了九月吹起秋風,麻葉乾枯,就沒貨了。
如果你有幸吃到麻芛羹,別忘了,它在製造過程中,有一個不可或缺的特殊工具值得你注意,那就是──竹編小畚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