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者舉手】不只是加了插圖的教科書──科普繪本的巧思
文/馬尼尼為
也許因為我來自填鴨知識的一代,曾被餵食許多不甚明白或壓根沒思考的知識,所以面對科普繪本,總覺得要特別珍惜,但是,看到的往往是文字量多、好似仍要一股腦將知識填給孩子、只是加了圖畫的變相課本。當然,文字多少本來就不足以作為評量標準,關鍵的是繪本要如何觸碰、挑起主動學習科學的欲望?
《一生,動物生命中的驚人數字》(Lifetime, the amazing numbers in animal lives,暫譯)
動物界有很多不為人知的一面,本書以「數字」這個從小相伴我們的概念來看動物的一生:例如,馴鹿一生會換十對鹿角、袋鼠的一生會生五十隻小寶寶、寬吻海豚一生一直用一樣的一百顆牙齒、燕尾蝶一生會拜訪九百朵花朵……數字循序漸進,至一千告結。
當然,畫面也由一至千,越來越多越來越滿;一生,有些動物就只生一顆蛋;有些動物生了一千次。文末依常規,條列式介紹書中每一主角,特別有趣的是,作者特別仔細說明,什麽是平均值,以及她是如何取得這些「驚人」的數字(這是重點,作者可不是隨便查些資料、畫成圖就了事)。當這些抽象的數字化為長頸鹿身上的點點、化為鰐魚的蛋……化為一生的「總結」,便有驚人的具象力量(人的一生也是如此啊!)
《羽毛不只是用來飛的》(Feathers not just for flying,暫譯)
Birds and feathers go together, like trees and leaves, like stars and the sky.
All birds have feathers, but no other animals do.鳥和羽毛是在一起的,就像樹和葉子,像星星和天空。
所有的鳥都有羽毛,這是其它動物沒有的。
作者在〈後記〉提到,因為看了一篇關於鳥類羽毛的文章,重新對「羽毛」有了新的認知,於是花了三年的時間慢慢摸索整理,想在繪本的短短篇幅內呈現最精彩的羽毛世界。每一頁從一種羽毛的特殊功用,連結到一種鳥類,作者非常仔細地列了鳥名、地域、國家,當出現「有的羽毛可以像挖土機一樣挖洞……」這類說明時,頁面上就貼了一張挖土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