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忽略的作家】傅月庵 × 文自秀:小林多喜二指出真正的問題是階級不公!
文/犁客
「小林多喜二是被活活打死的。」習慣站著發言的傅月庵,一站起來就說出極震撼的話。
由陳蕙慧主持、傅月庵選題的「被忽略的作家」系列講座,第四場邀請曾開設「趣味書房」的文自秀,一起談日本左翼作家小林多喜二;文自秀帶來許多自己的相關收藏,講座現場擺設了不同語言不同版的小林多喜二作品、裱框的復刻報刊,其中一張的刊頭大標,沉默地呼應著傅月庵剛說的話。
傅月俺會認識小林多喜二這位作家,是因為松本清張的緣故。1929 年松本清張 20 歲時,曾因與朋友一起讀了《戰旗》雜誌而遭拘捕──《戰旗》是當時日本無產者藝術聯盟發行的刊物,閱讀這類可能觸碰敏感政治議題的雜誌,很容易會被簡稱為「特高」的祕密警察盯上。
也就在 1929 年,小林多喜二在《戰旗》上發表了他的重要作品《蟹工船》。
「1903 年 12 月 1 日,小林多喜二誕生在日本秋田縣的一個窮苦人家,」文自秀談起當年的日本社會狀況及小林多喜二的生長背景,「在他四歲時,一家人搬到小樽,投靠小林多喜二的伯伯;伯伯很照顧他,他也很爭氣,一路唸到小樽商業學校、也就是現在的小樽商業大學,21 歲時就進入銀行上班。」
這時候的小林多喜二已經開始大量閱讀,尤其是從平民角度出發的日本及俄國作家作品;大量閱讀之餘,小林也開始投稿,甚至自己試著辦雜誌。「那時在日本,階級和職業仍是不能改變的,」文自秀解釋,「但小林覺得,像自己這樣的窮人家孩子,還是可以經由教育及閱讀來創造不同的可能,所以他想做一些改變。」
小林加入無產者藝術聯盟後,開始發表作品,其中 1929 年發表的《蟹工船》讓他聲名大噪,「當年最早發行的那個版本,裡頭還有雜誌社因為自我審查而塗黑的部分,」傅月庵補充。雖然事先進行了自我審查,但《蟹工船》仍然獲得極正面的評價,甚至連「非無產階級」都因此成為《戰旗》雜誌的讀者,顯見對人的憐憫,其實是跨越階級存在的。
但也因為這部作品太轟動,引發了後續的其他反應。
《戰旗》雜誌被禁,《蟹工船》被禁,小林也被銀行解雇,表面上說不是因為他寫書的原因,實際上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小林乾脆離開小樽,在 1930 年時到了東京,正式投入社會運動;也就在這一年,《蟹工船》在中國出版,成了這本書的第一個外文版本。小林多喜二非常重視自己被首次譯成外文的小說作品,特別另外寫了一篇序;在這篇新寫的序文當中,小林多喜二將日本天皇說成「魔王」──因為這種「大不敬」的發言,特高對小林的動向更加關注,也是小林 1933 年遇害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