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化的時代我們追求古法釀製是一種品味還是一種悲哀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Readmoo編輯團隊
閱讀最前線編輯群。

Readmoo編輯團隊的最新文章 (more...)
- 【熱青年】逆著風是為了飛得更高──非行少年的藝術陪伴 - 2019-12-10
- 那些讓我們容易羞赧的特質,或許正是某種超能力 - 2019-12-10
- 盜賊偕威權統治的妖風陣起,退潮民主如何力挽狂瀾? - 2019-12-10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pallavi_damera
文/鳳梨
嗜吃甜的人不少,不過像我自己這麼愛吃的很難遇到。小時候挖奶粉,國小是含冰糖、方糖,現在我熱愛吃黑糖顆粒,不需要沖繩貨,國貨就很棒了。但前幾天,知名健康雜誌說黑糖含有致癌物質,挖咧,真是嚇傻我了,但仔細想想也還好,畢竟珍珠被踢報含塑化劑前,我們都喝那麼多年了,不差這一點糖吧……
為什麼要在食物中添加化學物質?嗯,這應該是時代的進步。進入20世紀後,各種食物的色香味都迅速被破解。
許多人厭惡的味精,其實是科學家針對人們可以品嚐出酸甜苦辣以外的「鮮」味感到好奇,進而研究得來的成分。為什麼有些人吃了味精會口渴?因為它是一種鈉鹽,吃多了當然口渴啊。大陸非常有名的毒牛奶事件,也是因為工業化的時代,不可能依賴喝了拉不拉肚子來決定牛奶的品質,所以用儀器檢定蛋白質,當機制被瞭解了,不肖商人就輕鬆高一丈了。
很多人因此懷念起媽媽、奶奶的手藝,覺得古老的過去食物一定比較好。就這點,我們很難說是與不是,畢竟不肖商人每年都有,例如號稱古法釀製的醬油竟然添加工廠生產的醬油、百年老豆乾店用化學原料替食物上色。身為消費者,我們該去做的,是認識食物的原理,保持一點理智,別被名號所遮眼,當然也期待政府的檢查有效率,早一步防範於未然。
而認識食物原理前,要先瞭解任何物質對人體都會有影響,但要到有害的程度,就跟劑量與時間有關,並不是接觸到有害物質那一刻就會百病叢生,前往金光普照的地方。有了這一層的認知,像《恐怖的10大食品添加物》《吃對酵素》《吃的真相》這一類的書對你就可以有莫大的幫助。
吃東西是為了愉快,不要被一點點的新聞就嚇到自己了。
《從土地到餐桌上的恐慌》 from Readmoo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