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也青春第七講主講人張文薰

【經典也青春】張文薰×陳蕙慧:活著永遠是最艱難的部分──從中島敦〈李陵〉、〈山月記〉談起

文/犢玫瑰

沒聽過日本作家中島敦?即使是在日本文學界,他也是較冷門的一位作家,而這也與他多舛而又短暫的創作人生有關。中島敦是位高中老師,投稿多次未果,體弱多病的他決定轉往帛琉養病,原來覺得這次出門可能難以再返,便孤注一擲經友人代為投稿,沒想到這次《古譚》雜誌竟刊出了他兩篇文章(即〈山月記〉和〈文字禍〉),開心返家他卻不久於人世,想其失意文人的命運,一生單打獨鬥、閉門造車的寫作過程,猶如一道彗星短暫地劃過日本文壇,瞬間閃亮卻也徒留無數矛盾⋯⋯。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中島敦這位作家,「經典也青春」講座此次便邀請台大台文所副教授張文薰以「活著永遠是最艱難的部分:從中島敦〈李陵〉、〈山月記〉談起」為題,與主持人陳蕙慧對談中島敦這個人和他創作的那些故事。

主講人張文薰
主講人張文薰

筆力深厚,企圖深遠

若要談論中島敦的創作風格,張文薰認為可從兩點來深究:第一點是他本身的「國學素養之深厚」,這來自他的家學淵源。

中島敦的祖父是知名漢學家,自己又讀文學系,許多詞彙上用法都可看出其筆力深厚,就連知名大家鄭清茂老師翻譯起來也頗感吃驚;而第二點是他是「唯一 99% 取材自境外的作家」,大量取材自中國、帛琉、波斯,甚至是史蒂文生的日記等,書寫路線尤其怪誕、神祕,像是〈山月記〉寫一個人變成老虎的故事,透過西方小說的形式去描繪血液中的漢文化,企圖使之於日本再生。

雖然中島敦的創作多取材於既有文本,但因為他總是能從中提煉出現代社會的深刻感觸,與當代讀者的心境共鳴,使得他的作品不僅是日本書店長銷書,也是各大文庫暑期推薦書單的常客,最近更有漫畫作品《文豪Stray Dogs》,以中島敦為主角,寫一個平凡的少年如何解決、超越問題然後一路成長的熱血故事,可見其文超時代穿越而來,和日本年輕的讀者的心尤其貼近!

〈山月記〉寫得究竟是豪情萬丈的氣概,還是赤裸裸的青春靈魂

中島敦寫作的〈山月記〉以唐代傳奇小說〈人虎傳〉為素材,寫詩人李徵在懦弱的自尊心與自大羞恥心不斷衝突擺盪之下,終淪於癲狂,而化身為虎的故事。

張文薰解析這樣的過程:李徵從原先一個孤高自傲、不與俗人為伍的的一個人,後來遭遇了現實的艱難,對生命、情感、家族、人際關係的牽絆,因而切割了所有社會性的連結;但當他發狂化身老虎之後,在山路上偶遇老友袁傪的第一時間想起的重要之事居然是:委託對方記錄下他腦中依稀還記得的一些創作,寄望能以詩傳世。

而在請袁傪抄寫下詩作之後,李徵也開始反思,他之所以會發狂成虎,其實一切皆導因於怯懦的自尊心和強大的羞恥心。他雖然想藉詩作成名,卻不願結交師友彼此切磋琢磨,總以為自己是明珠,所以不願與瓦礫為伍,也不齒於世俗的眼光,日漸遠離人群,變得憤世嫉俗,但心中卻又默默希望能以詩名傳世。

像李徵這種自我感覺良好,認為別人沒眼光,卻又渴求世人目光的舉動,張文薰認為,這和現在普遍流傳的「中二病」實在是太像了!然而這種獨特的觀點,與當天的主持人陳蕙慧倒是大相逕庭⋯⋯。

主持人陳蕙慧
主持人陳蕙慧

主持人陳蕙慧則談到,她讀〈山月記〉的時候總是特別激動,內心小鹿亂撞,一股莫名的怦然心動,和當年讀金庸小說裡描述喬峰決戰群俠、胡漢辯論的激情很相似,那種講述人和命運對抗的過程,從一開始的懷才不遇,到責怪命運環境的心態,後來更因自身的猜疑和性格,而一路走向無法挽回的結局。

而張文薰提到「中二病」,也讓陳蕙慧想到中島敦作品的確常被選為中學生常用讀物,特別是高中二年級的指定教材;日本小說家、書評家大庭美奈子也好奇,讓年輕人讀〈山月記〉,究竟有何目的?是想暗喻如果不夠努力,就會變作一頭猛獸?還是如果你發現自己並非一流,必須屈居二流的勸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