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子離群索書】世界上各種小框框,小得悶死人:〈好個翹課天〉
人不輕狂枉少年,人不叛逆更是枉少年,當個乖乖牌或模範生,不是什麼光采的事。但犯法之事不可做,傷天害理的事不可做,只可在有限範圍內,享受反叛的快感,分寸拿捏,也考驗閱歷不深的青少年。
雖說青少年宜挑選有點危險但大致安全的事來做,但回頭想,我這一代成長過程,處在戒嚴時期,管制嚴格,觀念保守,軍警力量比現在強大無數倍,叛逆的青少年常做的,諸如翹(蹺)課、抽菸、打彈子、開舞會、著喇叭褲、蓄長髮,沒犯什麼法,然而都是禁忌,小事則災,或記過或退學,不然至少被毒打一頓。
最大宗的是翹課,得對付內憂外患,內怕學校查到,外防少條(少年隊)逮到,但反叛的樂趣也最大。翹課不一定要做什麼,也許只是脫離教室,逃開制式的行動,從團體裡逸出,享受脫隊的樂趣,象徵意義大過其他。當然也有人充分運用,讓翹課變成好玩的事。
翹課,獨翹翹不如眾翹翹。一群狐群狗黨,相約翹課,有勇闖天涯的刺激,有世路茫然的徬徨,百味雜陳,不是倫理道德二分法可以訴說的。
這樣題材的小說,姑且稱為「翹課小說」好了,最有名的,可能是郭箏〈好個翹課天〉。光篇名就已經點明主題。故事發生在一天之內,是春天三月,離聯考只幾個月。這七個海山高中的同學,號稱「海山七俠」,在校園可能有點惡勢力,據敘述者小郭自稱,他們「一令既出,全校遵行」。他們經常翹課,不是偶發事件(許多同學也都翹課)。翹課,當然不是躲在圖書館讀書,通常打撞球,跳舞,泡妞,看電影,也因為血氣方剛而易與人衝突打架。
〈好個翹課天〉寫的不是正面好事,不合教育宗旨,朱宥勳《學校不敢教的小說》便以這篇為序言例篇。
這類翹課小說所敘述的,是反叛也是追尋。主要人物具有叛逆性格,面對這個令人有違和感的世界,常有挑戰秩序規範、顛覆傳統觀念的想法與行動。他們多半不被瞭解,不受肯定,且被貼標籤,讓不滿怨懟更深。
小郭等一票人,看見的世界和一般同學不一樣,他們知道,人人擁戴的音樂女老師和道貌岸然的校長,在辦公室裡做男女之事;清純如玉的女同學夜晚穿著迷你裙和男生進出咖啡廳。這樣的發現與認知,儘管有一分「就算我不好,你也好不到哪去」的快慰或忿恨,但再多的質疑不滿,也沒人鳥你。整個社會對學生的要求,除了乖,就是功課好。像彈子房計分小姐看到他們的老話:「如果你們考不上大學,能幹什麼呢?你們將來怎麼辦?」
那是「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的時代。郭箏透過「我」小郭之口,表達青少年的意見不滿:
- 「世界上充滿了各種小框框,小得悶死人。」
- 「人類社會必須有一些框框,但問題是框框能不能不那麼小。」
- 「拿學校這個框框來說吧,如果你的功課不好,你就是個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