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異常高薪的銀行家,正是引爆英國金融危機的人
文/丹尼.杜林(Danny Dorling)
2013 年 11 月,倫敦保守黨市長強生發表談話,解釋為什麼他認為貪婪是一件好事:不管你喜不喜歡,自由市場經濟都是唯一的選擇⋯⋯沒有人可以忽視那種競爭的嚴酷,或者它不可避免加劇的分配不均,(但是)頂層 1% 繳了將近 30% 的所得稅;最頂層的 0.1%──只有 2 萬 9 千人──更貢獻了全部稅收的 14%。
他的言下之意是:搶得最多的人,經由課稅,即使不情不願,也回饋最多。
事實上,富人不是非常樂意繳稅,而且取走的當然遠高於他們繳的稅。我們也很難說他們賺得用於繳稅的錢,不是靠辛勤工作,而是使詐得來的。
所得稅只占政府歲收總額的 26%──國民保險提存收到 18%,增值稅收到 17%。富人繳的稅占所得稅那麼高的百分率,是因為他們十分賣力提高取走的部分,並且吃掉可拿的那麼多錢,結果現在的所得非常高。
只有頂層才真正有價值?
由於增值稅和其他的累退稅項,所有家庭中最不富裕的 20%,有 36.6% 的所得用於繳稅,而最富裕的 20% 家庭繳納 35.5%。強生所提占全部所得稅收入的 30%,等同於政府總收入的不到 8%,所以頂層 0.1% 無法貢獻全部稅收的 14%。強生說的話是錯的。當我們談的是數字,而不是口才,他不是「頂層玉米片」。
強生繼續表示,說他希望見到更多的社會流動:「回到我的玉米片包中,我擔心有太多玉米片沒有獲得夠好的機會,力爭上游邁向頂層。」他的比喻比他所想要貼切。
和人一樣,一片玉米片和另一片之間並沒有那麼大的差異。發言表示只有頂層才真正有價值,是十分荒謬的事。你可以對強生嗤之以鼻,說他不過是個小丑,但他可是有許多支持者,而且懷抱務實的期望,想要成為下一任的保守黨領袖。
他審慎遣詞用字,以迎合核心支持者的信念,但我們無法得知他本人是否真的相信那些鬼話,或者只是在意識上欺騙自己。他可能只是渴望握有權力,想要用他的言行舉止贏得選票。
強生講完話的隔天,歐洲銀行管理局發布資料,指出 2012 年英國有 2,714 名銀行家各賺得超過 100 萬歐元(83 萬 3 千英鎊),人數比 2011 年多 11%,而且是到目前為止歐洲國家中最高的數字,以及排名第二的德國的十倍之多。
2012 年,倫敦收入最高的銀行家的平均總所得──包括薪水、養老金和獎金──激增 35%,成為 195 萬歐元(160 萬英鎊)。那一年,瑞典只有 11 名「投資」銀行家賺得超過 100 萬歐元;西班牙有 37 名;法國有 117 名;德國只有 100 名;英國卻有 2188 名。
歐洲賺得這個金額的 526 名非投資銀行家,全在英國。所以英國不正常。
英國《金融時報》一百種股價指數的採樣公司執行長也有類似的趨勢,2000 年到 2012 年,每年的總薪酬增加五倍,平均值達到 420 萬英鎊。接下來待遇次佳的 150 位英國企業執行長,薪酬也上升很快,但不如前者快,2012 年的平均值為 110 萬英鎊。
保守黨下院議員諾曼報告了這些統計資料,而且和強生不同,他解釋:「沒有可靠的研究發現,資深企業高階主管的薪酬與企業的長期績效存在顯著的相關性。」英國這個非常昂貴的問題,也就是 1% 薪酬過高,表現卻欠佳,歐洲其他國家已經在很大的程度上避開了。
他們不只在直接的財務上顯得昂貴,造成的破壞也很昂貴。給他們最多錢,他們反而最貪婪,而且不可能抑制他們身邊人的貪婪(以免自己的貪婪曝光)。
這些異常高薪的銀行家,正是引爆英國金融危機的那些人。隨後的倫敦銀行同業拆放利率醜聞,更使歷年來市場上所有的金融詐欺相形見絀,而且現在的外匯交易醜聞可能一樣嚴重。英國銀行的負債仍然是歐洲國家中最高的。給最高的薪酬,卻沒有貢獻最好的結果。⋯⋯
當一個社會像英國現在這樣分配不均,貪念就會油然而生
和其他歐洲國家相較,英國是個怪胎。聯合政府在降低非常有錢者的所得稅率到 45% 之後,更嚴格削減窮人的福利。結果使得頂層五分之一的一些人到 2016 年止,所得略為增加,其他每個人卻變窮。這個結論是根據預算責任室本身對政府政策所做的評估結果。在英國,精英對本身的自私行為恬不知恥。歐洲其他地方的緊縮措施分散得比較好,結果是整體的痛苦減輕許多。
長期而言,由於支出縮減,受害最大的是孩童,而不是工作中的成人或老年人。目前實施中的財稅、福利和其他支出措施,對於有子女的家庭影響大得多,而這樣的家庭只占英格蘭所有家庭的三分之一,卻得承受削減支出約三分之二的痛苦。
平均而言,無子女夫婦的淨所得會減損 4%,有子女的夫婦損失 9%,單親父母損失 14%。單單支出縮減,就相當於頂層所得十分位數的有子女夫婦淨所得減少 20%,但底層十分之一的淨所得損失 9%;對單親父母來說,這些數字分別是 2% 和 11%。
由於這樣的影響,英格蘭兒童事務專員 2013 年 6 月表示:「我們認為財稅/福利改革的整體衝擊,可能違反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二條:不歧視。」政府的少數措施將協助一些孩童度過早年階段,並且增加若干教育支出,但絕大多數的措施將傷害更多人,尤其是最貧窮和第二貧窮的十分之一孩童,而單親父母的子女受害遠高於雙親俱在的孩童。
有一個群體,受到的打擊甚至比英國的孩童還糟:最年輕的成人,自從這次經濟衰退之後,二十多歲的成人所得自 2007/08 年以來下降得比其他任何年齡群要快。雖然這群人有約 40% 和父母同住,而且因此往往有助於緩和家庭所得減少造成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