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個問題徹底瞭解「拖延」這個損友,從此跟他說再見!
文/張立人
寶杰是電視公司的專案企劃,他的座右銘是:
「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
白天在辦公室,他總愛東摸西摸;到了半夜十二點,面對桌上的資料,他開始陷入天人交戰,心中出現兩種聲音。天使的聲音告訴他:
「已經晚上十二點了,不要再混了,趕快把報告生出來!」
魔鬼的聲音告訴他:
「反正報告後天才交,明天能弄完的話,今天就不用弄了;要是今天能弄完的話,表示明天也能弄完……」
報告期限的前兩天,他在徘徊、溜達、鬼混、閒晃、打盹中度過。最後,慘劇發生,半夜兩點,他在臉書上發表新訊息:
「又搞砸了,我的拖延惡習真是沒救,誰來幫幫我……」
當網友問他怎麼個拖延法,他說:
「讓我告訴你我的拖延有多嚴重,我的拖延,就是……算了,下次再講吧!」
拖延,是你我再熟悉不過的「損友」。
當你還是三歲幼兒時,聽到媽媽叫:「小寶,趕快把玩具收起來,要上床睡覺了!」
你裝作沒聽到,還在玩手上的樂高積木,直到十分鐘後,媽媽怒氣沖沖地提著藤條過來,重重地打在積木上,你才嚇一跳,趕緊爬到床上乖乖躺著。
從這一刻開始,你已經會「拖延」了。當你日後成為中學生、大學生、上班族,每天早上都要上演一次:
早上十點,鬧鐘已經響了第十次,你也按下第九次了,有一次是室友氣沖沖,開鎖進來幫你按掉的。住你樓下的阿桑昨晚沒睡,徹夜聆聽天花板傳來你腳步聲,早上六點快睡著時,你的鬧鐘如同一○一煙火一般把她吵醒,她怒髮衝冠地跑上來搥你的門,偏偏你也沒聽到。
正如你所知道的自己,「重度拖延症患者」編造藉口的聰明才智,真可以拿諾貝爾獎;在自我理想與現實中的差距,可以橫跨太平洋;事後的懊悔以及自我責備,卻也像活在十八層地獄。
如果你想要擺脫這討厭的傢伙,首先要了解自己為什麼會拖延。
首先,是否你根本就不愛這件事?
好好捫心自問,承認這點吧!
有個重度拖延症患者說:「我哪有拖延?鬧鐘響起,我馬上按;網購商品送來,我馬上拆;零食放在桌上,我馬上吃;美女出現在眼前,我馬上笑。」
人性是趨利避害,遇到你真正心愛的事物,怎可能拖延?你現在只是在強迫自己罷了。
其次,是否你從拖延中得到好處?
你必定是從拖延中得到某些好處,才會習於拖延,包括:
- 獲得其他立即性的快樂。
- 迴避面對問題帶來的壓力。
- 故意不配合上位權威的命令,因為不想被控制。
- 太習慣「臨時抱佛腳」的刺激感與成就感。
如果你對生活的興趣,只局限在睡覺、網購、零食帶來的立即性快樂,那麼,這三件事以外的世界,對你都會是難以承受的壓力。漫漫人生,你終究還是苦了自己。
這世界就是這樣,如果你不愛它,它也不會愛你的。因此,給自己機會,走出你的「舒適區」(怠惰區),嘗試多元化的活動,不需要太多勉強,行動力自然像石油從油井裡噴射而出!
最後,是否你害怕結果失敗?
你可能會想:「我沒有討厭它、我真的想要做這件事啊!但我一直拖。」
那麼,你可能對於做這件事情的結果感到恐懼,你可能害怕失敗!你可能生怕失寵於主管、生怕在與同事的競爭當中落敗、生怕無法達到自己期許的標準。
你無法接納自己也有失敗的可能性,無法在家人親友面前承認自己決策可能有誤,怕因而讓他們失望、喪失他們的崇拜與關愛……
你的拖延,卻成了「自我實現的預言」,實現了你給自己下的「詛咒」……。沒錯,「詛咒」就是這樣來的。
「女性主義取向」(feminist)心理治療理論指出:這正是傳統男性沙文主義的餘毒,太過重視「結果」而輕忽「過程」,一味顧及「面子」與「成功」,招致「拖延/自責」的惡性心理循環。
因此,治療師會鼓勵職場中的男性,學習適度放下傳統男性刻板印象,特別是對權力、控制、成就的執著;學習某些女性特質,包括接納自己可以有弱點、容許自己表達出悲傷、用合作關係取代控制關係。
有趣的是,男女平權的現代職場中,不少女性反而呈現出傳統男性沙文主義的風格。因此,我會鼓勵職場上,不分男女,皆能有柔軟的心態與身段,除了能夠減少拖延,也會有更佳的工作氣氛。
※ 本文摘錄自《在工作中自我療癒》,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