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貓出版偵查課】怎樣科普硬知識
第二本是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道金斯的方法是擬人化,基因本來是沒有意識或思考能力的化學物質,但道金斯賦予這些物質一種有目的的意志,他們要追求自己最大的演化效益。道金斯經常要提醒讀者說演化是沒有意圖的,但他的寫作策略就是把基因寫得好像有意圖一樣。
於是演化就開始有了情節,有戰爭,有謀略,有勝負。演化本來不應該有意圖的,但當道金斯用擬人化的方法賦予意志之後,我們就陷入了追八點檔宮廷鬥爭大戲的影迷情結。
第三本是尼克‧連恩拿到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的《生命的躍升》,連恩的策略是問問題。整本書先問一個大問題:為什麼充滿無機物的地球,竟然能演化到智慧人類的出現?這需要解決掉多少複雜的問題,才能實現這種可能?
他挑選了十個關卡,包括無機物質如何形成有機物質成為細胞的材料,DNA,細胞內的能量儲存機制,葉綠素的誕生,為什麼要有性?恆溫動物為何會出現?生物為何要死亡?視覺有多困難?意識的謎團等。
整本書就是個大問號,問人類這種生命現象需要經過哪些不可思議的階段才能實現;而底下每章都是另一個小問號,如恆溫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是冷血動物的二十倍,恆溫的演化利益是什麼?等等。
《生命的躍升》內容其實頗硬,沒有生化背景讀起來很吃力,可是我竟然可以看完。這不能不歸功於作者問問題的功力,每個章節的問題問出來,都讓我覺得我好想知道答案啊。於是就目不轉睛地看完了它。
以上這些書寫得都很深,作者並不預設自己在寫科「普」書,就故意只說淺顯的東西,反而盡可能把當行學問的細節說得夠清楚。這些書的銷售結果證明讀者並不怕深,讀者需要的是動機,為什麼我要讀這本書?
當作者能夠挑起讀者閱讀的動機,即使是冷硬的知識,讀者也會買單。
很多人說知識量重的東西沒人看,至少在出版產業裡,這不是事實。霍金的《 時間簡史》正是一本打破世界紀錄的非文學暢銷書,而它是一本艱深的天文物理——銷量遠遠超出什麼投資理財,減肥瘦身。
人類並不是只有八卦、食色的偏好,我們也愛好溫馨故事、慈善義舉、正義之師、勵志故事、智慧遠見、推理解謎——這些都有案例證明讀者喜歡,甚至勝過純粹八卦。
甚至純粹的知識也是極受歡迎的主題。知識是有力量的,我們只是需要理解我們對知識是有胃納,有消化能力的事實。剩下的,就是好好學習前輩學者示範的技巧了。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延伸閱讀
(更多老貓文章請看老貓出版偵查課)
(鼓勵老貓陳穎青的出版研究,請給老貓出版偵查課粉絲團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