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收進通訊錄冷凍的人⋯⋯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Pieter Ouwerkerk

那些被收進通訊錄冷凍的人⋯⋯

文/陳夏民

還記得小時候參加學校旅行的前一天,總是興高采烈地向媽媽要錢,去小店採買零食和飲料,然後站在貨架前精心挑選,深怕和別人撞糖。長大成人後的今天,依舊是為了旅行的準備,我卻呆望著散亂一地的衣物、書籍,和那一個空空如也的大行李袋,覺得有些哀愁。

同樣是為了前往某個地方,同樣是將東西塞進旅行背包,為什麼心情截然不同?

討厭收拾行李,因為得重新衡量某件物品之於自己的重要性。我往往為了是否取捨一件衷心喜愛、圓領卻翻成荷葉邊的舊T恤,或是一本從未翻閱,卻始終認定要在旅行途中讀完的小說而傷透腦筋,最後便乾脆把所有東西全塞進箱子裡。

這些重要的寶貝陪我抵達目的地後,通常會乾淨又美麗地待在原來的行李箱,或移居到當地房間的抽屜裡去。相較於一開始就決定捨棄不帶的東西,這些經過慎重考慮而雀屏中選,最後卻在異鄉慘遭冷凍的物件,不顯得更慘嗎?

這類的遺棄劇碼也常出現在人際關係上。為了維持與某個人的關係(也不是很在意那個人本身,而是那個名字),我們精心為他們挑選適當的位置,可能是即時通訊軟體裡的群組、手機裡面的通訊錄、或是抽屜裡始終惦記著要回覆的前年的聖誕卡等。我們期待有一天這些小機關會派上用場,為這段關係擔任溝通的橋樑。不料,兩人之間的距離,竟也隨著時間流逝而逐漸疏遠,最後這些人成了我們心中看似重要卻束之高閣的收藏品,他們不曾沾染塵埃,更不可能面臨毀損,(這些被活埋的存在)只能靜靜地等待重見光明的一天。

但究竟是誰等待誰呢?

現在,我還望著旅行袋發愣,不免憂慮自己會與那本曾陪我去過好幾個國家,卻從未翻過的《On the Road》一樣:被某個人(可能是你,甚至是我自己)帶到遠方冷凍或遺棄。

唉,我最討厭收行李了。

※ 本文摘自《那些乘客教我的事》立即前往試讀►►►

[not_mobile]

[/not_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