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音專訪】外邊世界:讓更多人用閱讀的眼睛詮釋一切,讓世界更好看一點
「許多媒體的內容是網路上不知道已經來回討論了幾圈、要被扔進垃圾堆的東西。」伊格言說。他和張耀升、陳栢青三個人在幾回嘗試之後,決定結合各自特色,製作一份線上刊物。「我想讓這份與閱讀相關的刊物變得時髦、好玩一點。」張耀升這麼決定刊物定位,而陳栢青認為,「站在外邊,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裡邊;」這份嶄新的線上刊物,就叫《外邊世界》。
張耀升:「閱讀是我們和世界的連結」
「閱讀應該是充滿趣味的,但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它變成一個很勞累、累贅的事情。」張耀升認為,閱讀是我們認識世界的管道,甚至可能是認識世界的唯一管道。他希望可以把這麼要緊的連結變得更時髦、有趣一點……
伊格言:「活在今天,而且不是活在垃圾堆裡」
「傳統媒體提問的問題,為什麼有很高的比例集中在大家已經很清楚各自立場的問題上?」訪問時間落在 2016 年總統大選電視辯論會後,伊格言就直接用這個實際例子,揭示傳統媒體的思維、反應的速度,以及自己打算實驗的方向……
陳栢青:「『外在』,就是最外邊的『內在』」
「我們把人分為內在、外在,覺得我們好好培養內在就好了,別人不喜歡的話,是他們不懂我們內在的好;」陳栢青說,大家太容易把「外在」和「內在」分開來了,事實上這兩者不但是一體的,在連結之後,還能創造無限……
內容才是重點!
「傳統媒體能夠存活的重點是廣告,而不是內容,所以一個媒體撐得久,不見得是內容做得好,而是廣告拉得好;」張耀升覺得這樣的順序應該修正,伊格言對「落後於人民」的媒體也覺得不滿……
拒絕再被垃圾訊息塞得虛胖
「讓更多人重拾對閱讀、詮釋的自信;」張耀升、伊格言和陳栢青希望透過《外邊世界》達成的目標,其實就在讓大家重新用閱讀連結世界。陳栢青說,「我們是被訊息養大、餵飽,但可能只是虛胖的一代;做《外邊世界》,是希望給大家一點不同。」……
►►【文字報導】讓世界好看一點──專訪《外邊世界》伊格言、張耀升、陳栢青►►
►►馬上進入《外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