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肯槍擊事件若發生在二十一世紀,醫師們有沒有機會挽回他的性命?
文/劉育志、白映俞
林肯總統死後五小時,醫師們就在白宮解剖。悲慟欲絕的林肯夫人要求醫師留下一束林肯頭髮給她做紀念。解剖結果顯示子彈從距離中線一英吋偏左側的後腦勺(枕腦)位置射入並貫穿大腦。林肯左邊大腦受到嚴重的損害,側腦室及硬腦膜下腔皆有出血。
一位醫師在寫給母親的書信中留下這段記錄:
解剖的房間裡有張又大又重的床鋪、一兩張沙發、辦公桌、衣櫥和椅子。旁邊坐了一些人,四周靜悄悄的,偶爾會出現幾句低聲交談。
房間另一頭是具以布單覆蓋、冰冷、一動也不動的身體,幾個小時以前,他是偉大國家的靈魂人物。
當我抵達時,外科主任正來回踱步。他簡單說明了事發經過,並說總統展現出生命最強韌的一面。
我們打開林肯總統的頭蓋骨研究子彈路徑。當我將整個大腦取出來的時候,子彈從我的指間滑落,掉進下方的盆子裡,清脆的聲響打破了房間裡的沉默。白色的瓷盆裡是顆黝黑、小而不起眼的子彈,它卻改變了世界的歷史。
⋯⋯用水小心沖洗時,我看著這團灰白相間的東西,完全無法理解它是如何運作,在昨天以前裡頭可是蘊藏了這個國家的希望。我體驗到前所未有的憾動。
從這段文字,我們可以感受到這起事件帶給人們相當強烈的衝擊。
接下來讓我們想想看,倘若這起槍擊事件發生在二十一世紀,醫師們有沒有機會挽回林肯的性命?
難道他非死不可?
在一百多年後,讓我們來回顧第一位衝到包廂救治林肯的里爾醫師做的處置。里爾醫師檢視傷口的同時,也評估患者的呼吸道(Airway)、呼吸(Breathing)和血液循環(Circulation),亦即現代醫師常掛在嘴邊的ABC,並開始心肺復甦術。另外,里爾醫師了解若是血塊停留在大腦,就會讓顱內壓升高,一旦顱內壓力升高,就會影響病人心跳和呼吸,因此著手清理血塊。這些處理步驟基本上非常接近現代醫療所能提供的初級處置,里爾醫師亦藉著這些做法,成功讓摸不到脈搏的林肯回復心跳及呼吸。
那需不需要當場緊急插管再轉送醫院呢?我們可以看到,林肯受傷之後就面臨了顱內出血及顱內壓升高所造成的問題。理論上來說,即時插管、運送足量氧氣至腦傷病人大腦非常重要,否則缺氧和低血壓會惡性循環,病人死亡率將大幅增加。不過後來的研究證實,於事發現場緊急插管,經常因為器械、光源、人員配合不足而帶來更多危害,所以目前仍是建議先使用氧氣面罩,將病人運送至創傷中心後再進行插管,會有較好的結果。
在林肯中彈之後,醫師們多次將軟管深入林肯的腦袋以了解彈道。伸入軟管進腦部探查會不會破壞更多腦部組織呢?這是非常合理的推測,不過當時醫學上仍然沒有任何影像檢查的工具,連 X 光都還沒有問世,伸入軟管可說是唯一的方法。除此之外,一再伸入軟管清理血塊其實會造成嚴重的細菌感染。不過,我們並不能批評當時的做法。要曉得,一八六五年正好是英國李斯特首度提倡消毒滅菌的第一年。而整個醫學界大約要到一八八○年代以後,才廣泛接受消毒滅菌的觀念!
當時里爾醫師等人嘗試排出血塊,以降低林肯的腦壓,此舉雖然有助於腦壓,卻伴隨另一個致命的威脅。由於腦部血流供應十分良好,若無法止血,失血量將非常可觀。事實上林肯躺的床單早就是一片血紅,連地板上都有一大灘血。所以林肯不僅會死於腦傷,亦會因大量失血而死。
現代醫學行不行?
若遭到槍擊的林肯被送到今日的創傷中心,醫師應該會在第一時間完成緊急插管,給與充足的氧氣,同時間護理人員會抽血,以判讀血液中的氧氣濃度、二氧化碳濃度和血紅素數值。接著醫師會趕緊將病人送至電腦斷層室評估腦傷,並決定後續開刀方式。最好能在最短時間內送進開刀房,由神經外科醫師接手處理。
在送往開刀房前,有沒有什麼方式能夠緊急降低患者的腦壓呢?過去的理論認為,加快呼吸速度能夠排出較多二氧化碳,減少腦部腫脹的程度。但是,近年來的研究發現,針對嚴重腦傷的患者,加快呼吸速度並無法有效改善預後。因為此舉在減少顱內壓的同時,也減少了流進到腦部的血流,腦部缺氧的情況會更嚴重。因此,加快呼吸僅適用於病況危急,患者已經瞳孔放大、腦部脫疝時才使用。
根據驗屍報告,林肯有硬腦膜下腔出血,目前最恰當的處理方式是緊急開顱,移除硬腦膜下腔的血塊,並對子彈穿過的路徑進行清創且盡量止血,最後置放引流管,同時監測腦壓。
手術結束後,患者會住進加護病房,準備面對各種複雜的併發症,諸如感染、癲癇、出血,甚至可能需要再次手術。
不過平心而論,無論現代醫療如何先進,醫師如何積極,急救如何快速,其實在受傷的那一刻便已經決定了命運。由於被子彈貫穿時,大腦即受到嚴重破壞,注定留下許多神經學後遺症。現代的林肯若僥倖撿回一條命,亦很可能處在植物人狀態,反覆徘徊在鬼門關前;就算恢復意識,仍將面臨肢體無力、單側偏盲,還會有識字困難、無法表達等言語障礙,因為左側大腦和語言功能有極大的關係。諸多後遺症與挫折常讓意外存活的病人發現,「生存」永遠才是最殘酷的事情。
生命與政治總教人難以捉摸,也都是同樣無情、同樣無常。
※ 本文摘自《難道他非死不可:現代福爾摩斯解密死亡醫學》,立即前往試讀►►►
[not_mobile]
[/not_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