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麼拼出一個展?】不要停止閱讀:逛書展,可不只是逛賣場!
文/蔡宜蒨;編輯/陳大中
本系列由【閱讀‧最前線】與【SOS】聯合製作刊出
唐山書店老闆陳隆昊在受訪時說過:「你可以不去書店,但不要停止閱讀。」但這話悲壯得過於帥氣,書店作為生活中接觸閱讀的重要基地,還是應該要支持。或許我們換句話說:「你可以不去書展,但不要停止閱讀。」書展是一時,但閱讀應該要永恆。
在此次 2016 年的台北國際書展,參展國家有66國、參展出版社達 626 家,總計高達 1706 個攤位,20 多年來書展規模不僅愈來愈大,內容也更加豐富、變得更具多元性。但在這個網路數位化時代,隨時隨地上網購書易如反掌,線上購書平台也時不時地祭出七五折、六六折、五折回頭書或更低的折扣,你可能疑惑:還有必要去書展嗎?
但在書展中,有幾個特色攤位不只是個售書的「賣場」,這些出版社充滿活力,努力嘗試別出心裁的展位設計、創新的行銷手法,展現旺盛的生命力。以下精選了一些特色攤位,一起來看看它們如何悉心策展規劃,在這個出版寒冬如何奮力生存、闖出屬於自已的一條路!
獨立的合作精神:獨立書店、色香味俱全的讀字辦桌
今年已經第六年參展的「讀字去旅行」攤位已成為內行人絕不會錯過的亮點攤位,從 2011 年的「讀字機場」開始,2012「讀字車站」、2013「讀字小宇宙」、2014「讀字部落」,再到 2015 年的「讀字小酒館」,每年的「讀字」攤位已被視為華語世界極為重要的獨立出版盛事。
而今年有了更進一步的成長,這次不再是聯合攤位,而是由去年剛成立的「獨立出版聯盟」來負責執行,共有 24 家台灣獨立出版社、5 家香港獨立出版社參與。此次的主題是「讀字辦桌」,如同早年辦桌鄰里商借碗盤、桌椅,幫忙洗菜雜活的互助情誼,獨立出版社透過制度化的組織聯盟變得更茁壯,展現合作精神一起出擊參展。

在以台灣「流水席」作為設計概念的「讀字辦桌」,濃厚的人情味不只是展現在紅桌鐵椅、紅毯、喜氣彩球的攤位設計,在人群來回穿流中,可見到獨立出版人、作家、編輯與讀者面對面交談,聊著每一道出版社推出的「好菜」,一起飽讀詩書,當然也希望讀者把書本「打包」回家。
書展不只是賣書,「攤位是臨時的,但閱讀是長遠的」
除了參展經驗已成熟的獨立出版聯盟,第三度參展的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也成為近年書展中獨特的風景。此次策展主題是「書店÷時代」,在《台灣書店歷史漫步》新書發表活動中,東海書苑負責人廖英良說,「書店是被除數,時代是除數,就好像在時代不斷的發展過程中,也許有些書店不存在了,但去想它當時的影響,這也能讓未來大家在回顧的時候會有清楚的脈絡,我們也可以透過這些書店,思考書店未來的走向可能是什麼。」
而攤位設計的概念是以台灣現代書店的歷史為主題,以「總督府—總統府」為視覺概念製作書架;「總督府—總統府」作為日治時期以來台灣的統治象徵,也總括歷來不同世代社會改革者抗爭的對象。這個書架象徵著台灣自二十世紀初的日治時期成立第一家現代書局至今的百年歷史,也含有知識的力量應由人民掌握、作為公共議題討論基礎的意涵。

因此,不難理解協會這次特別製作「獨立書店 2015 年度選書」手冊的深意。協會邀請多家獨立書店推薦選書,總共選出 100 本共 10 大類主題,每一類由 10 家書店推薦一本 2015 年度出版的書,為書籍認真寫下推薦文。他們是這樣想的:「透過這個方式,我們一方面希望能由店家推薦一些書給讀者,同時也讓讀者藉由這些書更了解各家書店的特性。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從此開始,建立屬於獨立書店的年度觀點,縱使這個所謂的觀點其實是分散且不一致的,沒有所謂的排行或票選。」書展攤位書架上的書籍,正是這 100 本由各家獨立書店推薦的選書。
協會參加書展是為了推廣閱讀、介紹獨立書店並與讀者互動,陳隆昊說:「不管是哪種類型,應該要能發展多元的閱讀,希望在日常偷閒中都能享受閱讀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