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渣文本:沒有小確幸,哪來「幸福人生」?
文/周偉航
每週有一天,我會在桃園地區授課,早上、下午分別是不同學校。其間有兩個小時的中午空檔,總是匆忙用餐,隨即飛車趕往水田中的二手書店,叫一壺茶,買幾本書,坐著浪費時間。
運氣好的話,可以待在這一個小時多。有時吃飯要排隊,車子要加油,路上紅燈多,就只能待個半小時。半小時也好。
這個叫什麼呢?
這叫「假掰文青時間」。
我雖然有在寫專欄,但不是文學家,掰不出什麼優美又有營養的東西,但是至少可以透過假掰行為生出一點「文青值」。在很文青的地方,以很文青的姿態倒茶,再打開很文青的蘋果筆電。
然後上網看八卦新聞。因為沒什麼文青新聞可看呀!
好啦,最近我有帶羅毓嘉的小說去看,彌補一下人文素養,以免一直看政治人物講白痴話,自己也變白痴。
要說這家書店有什麼特別,其實也還好。因為是在生活圈之外,所以是學生推薦才得知。幾間小木屋,一片綠地,平日沒啥客人,但鄉下本來就這氣氛。二手書有,新書也賣,「文青感」和很多標榜特色風格的獨立書店不相上下。
但能去晃晃,就會有一種「爽感」。若是某週沒空拉車過去,接下來的六天都會有點小遺憾。這是種「儀式」,像老人家每天上香拜拜一樣,不拜就不對勁。
我的每週儀式不只這個。
前往苗栗老家的聯合大學授課時,我也固定去一家肉圓店吃早餐。這店開在我幼時的通學路上,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只要有錢、有閒、路線拉得過去,我就會過去吃點東西。如果「應過去」、「能過去」,而「未過去」,就會一整個不爽。
但這間店也只是普通好吃而已。以前是超便宜(一顆肉圓只要五元!但那是民國七十多年),現在價格已經沒有優勢。
就我的觀察,所謂「苗栗美食」,通常都只是比較大碗而已,味道還好。因為苗栗多客家人,客家人比較節儉(或小氣),看到同樣價格卻比較大碗,就會四處推薦。所以客家美食等於客家大食。
那這間店的重要性在哪?
當然就不是「文青」了,這是「懷舊」,只要吃一口,時光倒流二十年,彷彿短褲小學制服再次上身。不過,正牌文青可能認為懷舊值也算是種文青值。
只是普通二手書店,只是普通肉圓店,但前往這些店家的「儀式」,就是一點都不普通。這對我來說有意義,但對你就不一定了。
不論是文青值或是懷舊值,都是所謂的「小確幸」。在書店喝個茶,是公忙之餘的小確幸。吃一粒肉圓,是開啟一天工作的小確幸。
村上春樹把「小確幸」一詞帶進我們的世界中,指那些微小而確切的幸福。原版的村上小確幸,是激烈運動過後喝冰涼啤酒。這的確很爽,但沒試過的人要小心氣卡到。
而且根據我之前的學術研究,跑完馬拉松後喝啤酒,立刻洗澡睡覺,睡眠過程中發生「鬼壓床」的機率非常高。這就不只是小確幸了,已進階到超自然確幸。原因是電解質不足。
小確幸一詞被引進台灣社會之後,意外受到歡迎,到處都可看到標榜「小確幸」的產品。專有名詞一旦被濫用,自然會出現負評。
有大企業家指責年輕人都在追求開咖啡店這種小確幸,沒有大志。也有年輕人反彈,說這詞不應濫用,甚至根本不該用,會腐化人心。更有網路名人指稱,如果政府可讓民眾有大確幸,誰需要小確幸。
這些說法各有其理,但我想他們或許誤解了小確幸。那小確幸到底是什麼呢?
掌握內在善,累積小確幸
小確幸是種幸福,而幸福是種「價值」。早在古希臘,亞里斯多德已提到非常類似小確幸的一種價值,他稱之為「靈魂的善」。到了現代,倫理學中的德行論者將之命名為「內在善」。
小確幸就是藏在活動裡頭的「善」。你要參與某個活動,且真正理解這個活動,才能掌握其中的內在善。生活中的每種人類合作活動都有內在善,那會是滿足感、成就感、榮耀感、自由感、正義感,以及各種人際情感。
如果你在參與每種活動時,都能把握其中的內在善,都能獲得小確幸,那你的一生就會是幸福的,這種幸福人生是經歷諸多小確幸之後的總評價。
所以,本來就只有小確幸。
「大確幸」或什麼「幸福人生」,都是小確幸去「堆」出來的,不存在一個具體的「大幸福」。
你吃個肉圓,有小確幸;喝個茶,有小確幸;開車挖鼻孔,有小確幸;打電動團戰「中離」去上廁所,有小確幸;排隊買甜甜圈,有小確幸;按下網購確認鍵,有小確幸。你生命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小確幸,但卻抱怨過得不幸福,那鐵定是大腦有問題。
能在生活中隨時解讀出小確幸(也就是內在善)的人,就是幸福的人。就算有豪宅跑車,不會用,無法善用,那也不會產生內在善,也就沒有小確幸。有財主買了豪宅,但自己都在國外忙生意,房子都是女傭住,那就是女傭有小確幸,屋主只有小確悻。
這也不是說要排斥錢。村上春樹也要花錢買他的啤酒,我也要花錢買我的肉圓,錢還是有用的,但不需多,只要用得準,幾十塊錢的東西就能有美好的一天。錢本身無善惡,但不會「用」錢的人,一定不幸福,這是很確定的「大確不幸」。
所以,本來就只有小確幸。不要執著於什麼大確幸,眼下的事好好做,人生就能十足爽。
※ 本文摘錄自《人渣文本的36個幸福突圍指南》,立即前往試讀
[not_mobile]
[/not_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