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慢書單】嚴曉翠:遇到問題我就去逛書局,有答案的那本,就會來到你眼前

【我的自慢書單】嚴曉翠:遇到問題我就去逛書局,有答案的那本,就會來到你眼前

記得你是誰》是作為一個老師,給學生最後的提醒,很好讀,而且我覺得這本書越早讀越好。

其中有一篇〈別去參加校友會〉是我最常跟別人分享的,這篇文章告訴我們,畢業之後不要參加校友同學會,直到畢業 25 年的時候。

這是哈佛大學的老師給同學的提醒,對這些非常優秀念哈佛大學的人來說,人生難道就是跟某人一樣去當投行、賺很多錢?如果所有人都一樣,難道不需要多元人才?

這社會就是需要多元的人做各種不同的事。最近才有一個很哀傷的調查,文史、社會科學畢業生的平均薪資,遠低於理工科。原因很簡單,因為理工科系的產業有 IPO(首次上市上櫃)的支持,並不是他們創造了那些價值,而是行業類別有新的資本、股票市場所創造的衍生利益。即使是博士畢業,他們工作也常常只是盯著生產線,所以,會覺得人生沒有意義要回家種田的,通常也都是這些類型的工作者。

人生的價值如何計算,不能用金錢衡量,如果你太常參加同學會,太快接近那些掌握「快錢」的人,就會開始疑惑自己的選擇,甚至放棄。這也是我認為《記得你是誰》適合年輕人的原因。

我現在就在這個年齡層,也剛好國小、國中、高中也都開始約同學會。現在去參加,就會發現殘酷的世俗價值已經不再是問題,到頭來我們還是人,焦點也都回歸到人生的意義上。

延伸出去,還有另一本我常常推薦的書:《有故事的人,坦白講。》這是壹週刊「坦白講」的集結,書裡這些人才是我們真正的生活裡,那個隔一條街,每天經過的角落裡的那個人,這些故事更能多元反映社會的真實情況。

4.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莊子》、《金剛經

這是勵志書的另外一種類型。如果最近感覺自己很積極、戰意旺盛,風勢對,順手牌打得很好,我就會看《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莊子》、《金剛經》。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是克里斯汀生生病之後寫的作品,有很多哲理的思考。《金剛經》則是佛經的邏輯,以這本作為代表。

很多人認為老莊很虛無,但讀《莊子》會讓我多想一下,讓我冷靜地思考一下。衝太快的時候會傷到人,猛藥總會傷到人,所以需要這種緩慢性的閱讀,作為一種緩衝劑。

5.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

我無法確認這本書的作者有沒有宗教的背景,但多少有點宗教的味道,你在生命裡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注定在你的人生中出現,而且都有其意義,而人生中那些過不去的事情,都是我們的功課。

另外,我覺得臺灣平均壽命未來可能會下修,可能會有不少人會在壯年就遭逢疾病威脅,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可能會在 35 歲以前,就會碰到小的小、老的生病,甚至是親愛的人來到生死關口的狀況。

我們的生命教育其實做得不好,35 歲其實是人生的顛峰期,如果沒有及早把這些準備埋入他的思想,或許很多人就會在這樣的關口遭遇挫折,讓本來的顛峰因此抵銷。

大多數人對於死亡都很難消化,而這是一個不能逃避的功課。所以我認為,關於死亡與人生課題的書,都應該早點閱讀。

人生或是管理上遇到問題的時候,我最常用的抒壓及尋找答案的方法,就是去逛書局,不知道為什麼,有答案的那本書,就會跳到你的眼前,翻一翻,答案就在裡面了。

這些我最喜歡的書,其實我都會放在自己的身邊,隨時拿出來翻;它都有不同的情境,都有不同的關鍵字,每一本我一定都重複滿買過很多次,無論在辦公室或家裡,都要隨時亂翻找答案,而那些關鍵字就會浮上眼前。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看更多【我的自慢書單

延伸閱讀:

  1. 孫子兵法
  2. 古文觀止
  3. 莊子
  4. 金剛經
  5. 楊喚詩集
  6. 記得你是誰
  7. 執行力
  8. 競合策略

[not_mobile]

[/not_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