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者舉手】探訪水晶鞋童話後的真相
文/徐佩伶

經過幾個世紀數不清藝術家的筆觸修飾下, 黑暗中灰姑娘仙度瑞拉的水晶鞋仍然是熠熠生輝,不醒的童話帶給人們充滿希望的勵志力量不可小覷,心理層面上反映出的東西也許已是老生常談,透過水晶鞋童話的光暈來了解兒童文學發展和社會變遷卻是另一種不同切入點,日本東京的千代田區立日比谷圖書文化館於2016年4月23日〜6月22日期間舉辦「Cinderella 之世界巡迴展」介紹相關的珍貴手稿和古董文物。
19世紀的美國兒童文學開始發展初期,在一個不存在王子公主的國度,起源於歐洲的仙度瑞拉童話異常的受到當時人們接納喜愛,現在看來讓人感到似乎些許不可思議,但從19世紀後期的美國社會現狀來看,工業革命興起後,不管是否是政治手段的操作亦或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一片蓬勃發展的氛圍中,美國式理想主義基礎下的產物「American Dream」也應映而生,彷彿是充滿魔法般的信仰,不分社會階級人們相信只要努力不懈的奮鬥,便能憑藉一己之力獲得更好的生活,對於當時普遍在嚴苛環境下賺取微薄薪水的工廠女工們,期盼受到經營階層男性的青睞進而得到社會地位提升的機會,仙度瑞拉的童話可說是最勵志的完美藍本。

美國女性作家Lydia Maria Child於1826年創刊的兒童文學雜誌《The Juvenile Miscellany》可說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象徵里程碑,為提升兒童的識字比率和童書的印刷技術埋下發展的種子, 另一方面, 這個時期對於著作權的概念仍處於曖昧不明的階段,許多在歐洲地區出版的兒童文學作品被任意的複製並在美國國內印刷出版, 而仙度瑞拉童話作品也是其中之一。

1929年華爾街股災(亦稱為黑色星期四) 發生,是美國史上規模最為嚴重的股災,也標誌著包含美國在內步入全球性的大蕭條,五千萬人失業,上千億美元付諸東流,銀行倒閉等人們陷入一片低迷當中,這個時期的文學作品主要以描寫工人等無產階級的內容為中心的普羅文學(Proletarian literature),另一方面在兒童文學範疇,與大蕭條的社會背景形成強烈對比,苦難生活中的人們企求如童話般脫離困境取得幸福的心態,充分反映在這個時期的兒童文學作品風格當中,繪本大多以明快色調的故事構圖吸引人們注意力,此時以美國兒童文學為世界主流,進入兒童文學的黃金時期。
兒童文學伴隨我們長大過程中,滿足童稚心靈對世界對知識的渴求,繪本當中所隱含的社會背景和文化歷史卻是另一個靜靜等待被開啟的門,長大後的我們不妨用不同的角度從新探索兒童文學內的豐富內蘊,找到不一樣的感動。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童話常常不止童話:
延伸閱讀:
《格林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