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蚊子愛叮我卻不叮他?原因其實藏在你我身上的「微生物」
文/羅布‧奈特、布蘭登‧波瑞爾
我們都知道,人類是兩足行走的動物,具有理性而高貴、無限的天賦,是萬物之靈,但我們時常連一句商品的使用同意書都不看,只檢查外盒而已。現在看看你剩下的那一部分:數兆個生活在你的眼睛、耳朵,以及把你的消化道當成豪宅居住的微小生物。那些在你我體內的微生物世界,有可能重新定義我們對於疾病、健康和自身的了解。
新的科技,其中有許多是這幾年才發展出來的,科學家現在對於我們體內的微生物形式,了解得比以往深入,得到的結果讓人驚訝。這些單細胞的微生物,藏在身體的每個角落,不僅數量上比我們想得還要多,對人類的重要性也超乎想像,幾乎和健康的各個面向都相關,甚至牽涉到人格。居住在我們身上裡裡外外的所有微生物,總稱為「微生物相」(microbiota),它們所有的基因加起來稱為「微生物群系」(microbiome)。就像許多重大的科學成就,從這個微生物世界發現的事實,也讓人類的自尊受損。天文學讓我們知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在演化學說中,人類只是眾多的動物之一。研究人類微生物群系的結果讓我們知道,這些獨立或是互助生存的微生物,雖然生活在我們的身體中,但仍有自己的活動和目標,它們發出的聲音加總起來可以蓋過人類自己。
身體中究竟有多少微生物?人類有十兆個細胞,但是全身內外的微生物細胞高達百兆!微生物似乎才是人體的主人。
不過我們並不是倒楣的宿主,時常受到壞細菌的入侵並受到感染,那是以前的看法。事實上,我們一直和這些微生物和諧的生活。這些小小的生物並非只是過客,反而在我們生命中幾乎所有的基本活動裡,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包括消化、免疫反應,甚至行為。
為什麼蚊子愛叮特定的人
人類身體內部的微生物其實比較像是不同群落的集合體,不同微生物的組合,生活在身體不同的部位,各自有特定的角色。在你口腔中生活的微生物,與在皮膚或腸胃中生活的微生物不同。人類不是個體,而是生態系。
身體上微生物的多樣性甚至能夠解釋一些奇怪的身體現象,而我們以前認為這只是單純的運氣好壞而已。例如:對蚊子來說,有些人就比較可口。這些小惡魔很少叮我,但是牠們會成群結隊攻擊我的伴侶阿曼達(Amanda),蚊子就是覺得某些人比較美味。這種被蚊子找上的「能力」高低,和我們皮膚上微生物群系的差異,有極大的影響。
不只如此,每個人身體內外所寄居的微生物差異很大。你可能已經聽過,人類彼此的 DNA 非常相近,你的 DNA 有 99.99% 和坐在你隔壁的人是相同的。但是你的腸道微生物並非如此,你和旁邊的人大概只有 10% 是相同的。
這樣的差距使得每個人產生很大的不同,包括體重、過敏、是否容易生病,到焦慮的程度。我們現在才剛開始描繪與了解這個巨大的微生物世界,光是目前發現的內容就已經相當令人震撼了。
這個複雜得不可思議的微生物世界,和讓人震驚的所有事實,都是最近 40 年才發現的。在此之前,我們不知道人體內有多少單細胞生物,也不知道有多少種類。在此之前,我們對於世界上各種生物分類的基本概念,來自於達爾文與他在 1859 年出版的《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達爾文描繪了一個演化譜系,其中所有的生物都以共有的身體特徵而分門別類,例如:短喙的雀鳥和長喙的雀鳥等,這成為我們分類物種的基礎。
傳統上對於生命的看法是,用肉眼或是透過顯微鏡,觀察周遭世界。我們把比較大的生物分類為植物、動物和真菌,剩下的單細胞生物則分成兩大類:原生生物(protists)和細菌。那時我們對植物、動物和真菌的看法是正確的,但是對於單細胞生物的觀點則完全錯誤。
你和微生物的親密關係
1977 年,美國的微生物學家烏斯(Carl Woese)和福克斯(George E. Fox)利用核糖體 RNA(這是一種和DNA 相似的化合物,每個細胞中都有,參與了蛋白質的製造),進行細胞研究,所繪製出來的生命樹(the tree of life)讓人吃驚。他們發現單細胞生物的多樣性,比動物和植物加起來還要高。也就是說,動物、植物和真菌;每個人、水母和糞金龜;每根巨大的海藻、每片苔蘚、每棵高聳的紅木;每個地衣和蘑菇,我們用眼睛看到的所有生物,只是生命之樹上面三個短小的分枝而已。其他的單細胞生物,包括了細菌、古菌(archaea,烏斯和福克斯所發現的)、酵母菌等,占據了大部分的位置。
最近幾年,我們對於體內的微生物生命世界,有了跳躍性的了解。新的技術,包括改良的DNA 定序法(DNA Sequencing)是主要的因素,以及電腦運算速度爆發般的加快。現在我們可以收集身體各部位的細胞,經由「次世代定序法」(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快速的分析其中所含的微生物DNA,再把這些資料整合在一起,定出居住在全身各部位的數千種微生物種類。我們發現其中有細菌、古生菌、酵母菌,以及其他的單細胞生物,例如:真核生物。這些生物的基因組(打造物種的遺傳手冊)加總起來比人類的還要長。
新的電腦演算法讓詮釋這些遺傳資訊的過程更為簡單。我們現在已經繪製了一張微生物圖譜,用以比較身體不同部位中的群落,也能夠比較不同人之間的微生物群落。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出資 1 億 7 千萬美元所進行的人體微生物群系計劃(Human Microbiome Project),支助了200 多位科學家,使得這方面的知識不斷累積。到目前為止已經分析了4.5 TB(Terabyte, 兆位元組) 的DNA 資料,這才只是開頭而已。其他的國際合作計劃,例如:歐洲的「人類腸道多元基因組計劃」(Metagenomics of the Human Intestinal Tract, MetaHIT ),也正在增加和分析更多的資料。
這種分析的成本降得非常快,讓更多人能夠查看自己身上的生物多樣性。大約在 10 年前,如果你要知道自己身上的微生物群系組成,需要花費 1 億美元,現在只需要 100 美元,便宜到很快就會成為可以請醫生進行的基本醫學程序了。
不過,你的醫生為何要知道你的微生物群系狀況?因為新的研究結果指出,許多疾病和微生物之間有著我們以前所不知道的關聯,這些疾病包括肥胖、關節炎、自閉症和憂鬱症。當我們開始了解這些關聯後,也為未來的療法點亮了道路。你所想到的任何事,幾乎都和微生物群系有關,例如:醫學、飲食、你是否排行老大,以及性伴侶的數量。在接下來的內容中,你會發現微生物幾乎深深滲入我們生活中的所有面向。事實上,微生物重新定義了人類。
※ 本文摘自《微生物的巨大衝擊》,立即前往試讀►►►